转光红膜及PO膜对生菜生长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全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与安全高效栽培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普通EVA薄膜覆盖的大棚为对照,研究了PO薄膜覆盖和转光红膜覆盖对大棚内温光环境和大棚内生菜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实验表明:PO薄膜和转光红膜覆盖均提高了大棚内温度,较室外相比,大棚内的温度提高了4℃.PO)薄膜覆盖大棚内的平均光照强度为293.22umol?m-2s-1,透光率为80.37%,而普通薄膜覆盖大棚内的平均光照强度为193.04umol·m-2s-1,透光率为52.91%,相对普通薄膜,PO膜的透光率有显著提高.转光红膜通过对太阳光的光能成分的改变,显著促进了蔬菜叶绿素的含量,提高了蔬菜的品质.PO薄膜和转光红膜在蔬菜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为了评价引进大蒜资源在中国的适应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对国家无性繁殖及多年生蔬菜资源圃引进的228份大蒜(Allium sativnm L.)资源进行田间表型性状评价,为大蒜资源创新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试验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进行.试验材料为从美国引进的228份大蒜种质资源,每份资源以每畦3份,每份30株进行种植,根据《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VIGS技术指的是利用携带目的基因cDNA片段的病毒载体侵染植株,随着病毒的复制和转录而特异性地诱导序列同源基因mRNA降解或被甲基化等修饰,从而引起植物表型或生理指标变化来对鉴定基因的功能.与基因敲除、反义抑制、转基因等研究方法相比,VIGS不依赖于转基因植株的获取及突变体筛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高通量,获得表型快.VIGS可广泛应用于抗病反应,植物与昆虫互作研究,非生物胁迫,代谢途径及生长发
小菜蛾是严重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顽固性害虫.对白菜的夏秋季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随着小菜蛾抗药性的增强,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严峻的蔬菜安全和环境安全风险.目前,尚未在白菜中筛选出对小菜蛾具有完全抗性的遗传资源.作者前期从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中筛选出两份在田间对小菜蛾表现为驱避性抗性的优异小白菜种质.由于田间驱避性抗性的鉴定难度大,制约了该类抗虫性状向主推品种中转育的效率.因此,定位该抗虫基因或位点,开
表观遗传修饰与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密切相关。为了研究不结球白菜相应低温的表观遗传机制,对低温胁迫下的不结球白菜进行了基因组DNA甲基化(MeDIP-Seq)测序分析。发现低温过程中,不结球白菜基因组同时发生了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低温胁迫后的不结球白菜还表现出较高的耐热性和生长优势。通过生理数据分析,发现低温后不结球白菜耐热性的提高与有机酸的含量提高有关,生长优势与低温后不结球白菜光合能力增强密不可分。
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具有芸薹属的特殊清香.为了探讨菜薹品种间营养品质的差异,给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持,采集了不同熟性的13个菜薹品种为试材进行分析研究.试验测定了维生素C、还原糖、粗蛋白、粗纤维和干物质5项营养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菜薹品
本课题组前期从甘蓝常规品种群体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材料14Q305A,通过研究发现其不育性状为隐性单基因遗传.其生长正常,花朵正常开放,雄蕊败育彻底,无花粉,雌蕊正常,蜜腺发达.本研究中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14Q305A及其可育近等基因系14Q305B花蕾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为深入研究14Q305A雄性不育奠定基础.以甘蓝隐性雄性不育两用系14Q305A和14Q305B为试验材料,盛花期取14Q3
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为AA基因型作物,目前在菜薹中还未发现有可利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突变,可以从白菜型油菜(基因型AABB)CMS中进行转育,但转育过程中调控不育的关键基因在菜薹基因组中的变化还未有相关报导,因此有必要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回交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为鸢尾科(Iridaceae)唐菖蒲属多年生球根花卉,是国内外重要的切花之一.在中国,唐菖蒲反季节切花的价格是自然花期的5~10倍,经济效益很高,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模式.但是,唐菖蒲切花生产的繁殖材料球茎具有生理休眠的特性,秋季球茎采收后需经2~4个月的低温处理才能解除休眠.目前反季节生产用的唐菖蒲球茎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唐菖蒲的反季
丽格海棠(Rieger Begonia)作为市场需求较大的盆栽花卉品种之一,生产范围已经覆盖中国各地,由于其生长快、花期长、易栽培,同时对设施条件要求不严格,即适合工厂化生产,也适合小规模生产;中国北方地区由于冬季低温寡照,每年在进入11月中、下旬陆续出现落花落蕾现象,本研究中通过低温诱导,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检测低温诱导对丽格海棠抗冷性的影响.材料为丽格海棠品种巴克斯(Barkos)组培苗叶
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Freyn)K.Schum],别名沙奶奶、地梢花等,是萝藦科鹅绒藤属多年旱生直立半灌木,可作饲用、药用、食用及工业原料,作牧草对水土保持有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经调查发现:地梢瓜在自然群居环境下,开花很多,但结实率却很低,因此制约了地梢瓜的开发与利用.对地梢瓜的自然开花进程、开花日动态、昆虫传粉行为进行研究,为物种的繁衍和扩大以及引种驯化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