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

来源 :2004年全国水文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q_s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系统是在Windows环境下、用Visual Basic 6.0高级语言研制开发的智能性水文资料整编软件,利用数据库存储信息,调用Excel输出成果。该软件可完成各种水文采集仪器的信息导入、测验、整编报表的计算,实现了水位、流量、泥沙等要素关系线的自动生成和人工修改,并完成全部整编计算工作,从而解决了计算机定线、推流和成果输出一次完成的技术难题,真正实现了水文资料整编计算机化。
其他文献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的多种服务功能,稳定、健康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基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来确定指标。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量变和质变都十分敏感,以水分条件作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揭示了一定时空尺度水循环过程中的生态效应。本文探讨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阈值特性,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划分与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相关关系,初步建
可供水量的计算是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中的重要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供需分析的成果。以往可供水量的计算仅仅考虑水量的因素。本文提出新的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即满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可供水资源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首先提出了单元系统水量水质模型,然后推广应用到河流多区段系统水量水质联合评价的问题。并以河北滦河流域为例,给出具体的评价结果。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根据汉江水华发生的原因和关键因子的分析结果,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性分析,应用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以及随机模拟法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82亿m3和145亿m3方案实施后将增加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而引江济汉工程的兴建将极大地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丹江口水库增
通过对北京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现状的分析,探讨地下水超量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缓解地下水环境恶化的对策。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承载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承载力的概念出发,在总结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概念、特点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程度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特点和评价方法后,指出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今后水环境承载能力需加强研究的方向。
大气、地表、土壤是水文系统中具有动态联系的整体,确定不同水文过程界面水流通量计算及耦合方法是建立水文物理模型的基础。本文根据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计算方法,分析了洪水过程河流-地下水相互补排水量,河水入渗对含水层的影响范围,以及机井开采下诱发入渗水质点运移路径。根据作者对中尺度气候模型中的水文模型改进方法,探讨了地下水对土壤水以及蒸散发过程的影响。
利用有关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对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祁连山区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特征、成因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各种假定气候情景下黑河山区径流变化的计算模式。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黑河山区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十分明显,还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总体上,山区气温和降水均呈上升和增加趋势,且气温上升的幅度大于全球平均水平,山区径流亦有增加,但增幅随着气温升高会逐渐减小。
为了解肝脏促癌剂微囊藻毒素(MC)在广东省淡水水体中的污染情况,于2003年夏、秋、冬3个季节,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对广东省12个典型供水水库和4个湖泊中微囊藻毒素浓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典型供水水库微囊藻毒素分布广泛,在8个水库12个样品中检测出微囊藻毒素,而调查的4个湖泊均检测出微囊藻毒素。广东省淡水水体微囊藻毒素以MC-RR型为主,夏秋季节毒素浓度较高,而冬季仅偶尔检出。水库
地下水作为战略性资源,其开发利用、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涉及开发、利用、节约、保护、配置各个环节,牵涉水利、城建、地质、化工、煤炭、冶金多个行业和部门。由于各自工作侧重点不同,致使管理目标多元化,多个目标很难优化出一个整体最优目标。从地下水资源特性和地下水管理现状入手,在理顺体制、整合资源、专项研究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指出水资源系统工程的实质就是方法论,它目前包括水资源系统优化、建模、预测、模拟、评价和决策分析共6类方法,其中优化方法是其核心。提出了面向水资源系统工程的通用优化方法——加速遗传算法(AGA),开展了AGA用于水资源系统工程中的一系列成功应用。结果表明,作为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典型领域,AGA在水资源系统工程的应用,至今仍是一个理论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智能算法与其他方法密切渗透、工程经验与计算技术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