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ogle Map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究

来源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oogle Map自推出以来,以其强大的功能、丰富的地图资源,特别是它覆盖全球的卫星地图和地势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本文首先介绍了Google Map的发展现状及其工作原理,随后在Google Map环境下,引入地质灾害信息及其管理方法,以B/S方式,为实现地质灾害数据的科学管理、可视化表达和形象直观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最后论述了Google Map在地质灾害监控和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浅层地温能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水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水源热泵系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水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区划方法研究。并以北京平原区
  滨南油田火成岩油藏为裂缝—溶蚀孔洞双孔隙介质非均质储层,主要依靠较强的底水驱动。低部位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通过开展地质模型研究、储层渗流
  安塞油田是典型的特低渗、低压、低产的岩性油藏,“三结合”剩余油研究技术是安塞油田的核心技术和特色技术之一。这项技术主要是综合运用油藏动态分析、动态监测和数值模
  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克下组油藏在加密调整中,通过对密闭取心、试油、测试资料与测井的综合分析发现:电阻率下降及增阻侵入是水淹的主要标志;水淹在剖面上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
  埕东东区为中高渗透整装疏松砂岩油藏,自1996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状态。通过综合应用密闭取心、动态监测、数模技术定性
  在低渗透储层水淹机理和水淹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低渗透储层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变化关系曲线,结合裂缝发育特征,预测区块剩余油潜力;基于水淹层测井物理基础,利用取心井资料
  围绕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开发特点,运用精细地质研究法、测井法、动态监测法、取心监测法、动态分析法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从构造、储层、开发等因素方面研究了高含
本文以南昌市为例进行了城市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选择As、Cd、Cr、Cu、Hg、Ni、Pb、Zn、F、Se、Cl、P、S共13项评价指标,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并结合评价区
本文在分析探讨现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改进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风险={生命风险,经济风险},其中:生命风险=危险性×个数/防灾减灾能力;经济风险=危险
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并进行地下水质量的风险管理,对于科学保护地下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京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例,探索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