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玉辨——牛毛纹的形成机理初探

来源 :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rui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从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玉器——兴隆洼玉器算起,史前、先秦、汉唐直至明清,各个朝代的玉器均有出土。然中国出土之古玉,大多有沁。宋代著录曾有沁字,但无书传世。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已注意到沁色,指出玉分血玉、尸古、黑漆古、土古等等颜色,其实就是对沁色的不同叫法。此后明清许多关于玉器的文献均提到玉沁,清代陈性在《玉纪》中更把玉沁分为多种颜色,总名“十三彩”,如有朱砂红、鸡血红、鱼肚白等,还有各种巧沁,颜色不止十三种。后刘大同在《古玉辨》中谈到的沁色更比陈性多出六十种。种种色沁,我们无法一一进行研究,古人对沁的各种说法也少有科学依据。本文仅对沁中的一种,古人称之为牛毛纹的进行一些粗浅的科学探讨。
其他文献
学术界对小河沿文化类型的认识开始于1963年对石羊石虎山遗址的发掘,到1974年的小河沿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认识。并从红山文化中区分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即小河沿文化。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在材料的使用上以及类型的划分上仍然比较混杂,有的学者仍然把小河沿出土的材料作为典型红山文化材料使用,在文化渊源关系上,学术界分歧亦很大。有的学者认为小河沿文化与红山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有的学者则认为小河
本文是笔者在在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笔者提到红山文化命名的正式提出至今已经整整50年了,至于红山遗址和红山文化遗存最初发现的时间更长,到现在已将近一个世纪。在这么长的时期里,对红山文化的研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叫做探索期或摸索期;第二个阶段是确立期;第三个阶段是发展期或转变期。红山文化的陶器明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夹砂灰褐陶,一类是泥质红陶。
之字纹筒形陶罐(韩国学术界称为“篦齿纹土器”或“栉纹土器”)是整个东北亚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典型文化特征。本文分析了兴隆洼文化的四个阶段,指出东北亚地区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之字纹筒形陶器始自兴隆洼文化中期,在西辽河上游地区一直延续至红山文化晚期,并从渤海沿岸由南向北、由西向东传播和辐射出去。显然,朝鲜半岛的史前之字纹筒形陶器因素也是由渤海北岸传播过去的,那种从西伯利亚由北向南传播说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辽西地区的文明起源问题,是在1979年发现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晚期祭祀遗址之后才明确提出来的。在后来20多年的文明起源研究中,虽然辽西地区的与文明起源有关的重要考古发现,仅是喀左东山嘴和建平牛河梁附近区域等几处,参与该区域文明起源研究探索的学者也是可数的几位。但是,由于在东山嘴及牛河梁附近区域等地发现的红山文化等遗存所反映的文明化进程,突破了人们传统的认识,为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渠道。
在中国早期造型艺术中,其题材以巫术、崇拜与祭祀为主,造型多为人类虚拟、象征、写意的神异形象。技法上采用了人类最古老的造型手段,即以线为主的造型,本文从几方面试谈红山文化玉器与传统中国画的共同的艺术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在红山文化玉器和传统中国画上的体现。
考古证据显示,由于自然与人文条件的交互影响,玉器在中国古代各考古学文化中的发展一直是有主有次、消长互见的。其中位于西辽河流域的“东北系统”以及位于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东南系统”,正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两支。这两大文化均分布广泛,一般相信其玉器之制作与生产当邻近玉料产地,也因为自然资源的不虞匮乏而较其他系统文化具有更悠久的玉器传统与完整的发展脉络。本文介绍了古玉研究的新契机:从
猪龙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域内多有出土,采集品和传世品也较多,其形制大体相同,身体蜷曲,头部似猪,竖耳圆眼,吻部前突,前端并列双圆鼻孔,口微张,极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猪的特征,学术界因此提出了“猪龙变化说”。红山文化猪龙形玉器现已发现多处,现以笔者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简介,红山文化玉猪龙为何猪首蛇身?依据目前已有的考古资料,笔者认为这和辽西古文化区原有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
中国玉文化有着一万年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万年的玉文化,它有着无限的生命力。2008年北京奥运徽宝就是古老而优秀的玉文化传统与当代奥林匹克的人文价值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相结合的纪念碑的式杰出作品,也就是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而又永葆生机的有力见证。万年的中国玉文化经历了巫玉—王玉—民玉的三大阶段。本文现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了具体介绍。
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该地区诸多的红山文化玉器陆续问世。笔者因在博物馆工作之便,接触了一些红山文化玉器,并对它们产生了深厚兴趣,现将巴林右旗境内所出土、征集以及以其他方式收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的红山诸文化玉石器供奉专家学者以此为巴林右旗、赤峰地区乃至对整个西辽河流域古玉文化的研究,抛砖引玉。红山文化玉器以其时代早、造型独特、色泽美观、工艺精湛著称于世。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红山文化玉器还没有被更多的
本文指出钻杆式治玉工具不同于台凳式琢玉工具,而新石器时期玉器上具有使用钻杆式工具的特征,对不同时期使用的钻杆式治玉工具进行了介绍:商周玉器上的钻杆式工具痕迹;汉代玉器上残留的使用钻杆式工具的痕迹;宋、明玉器加工中使用的钻杆式工具;清代玉器加工中使用的钻杆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