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Ce对高Cu/Li比Al-Li合金杂质分布及断裂韧性的影响

来源 :Lw2010第四届铝型材技术(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s8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kahn撕裂实验法测试试样断裂韧性,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添加微量Ce对高Cu/Li比Al-Li合金杂质分布及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Cu/Li比Al-Li合金中添加微量Ce能细化晶粒、净化晶界和降低Na、Fe等杂质在晶界的偏聚程度有利于改善合金的断裂韧性;添加微量Ce可使合金的组织分层更加“薄化”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合金的断裂行为,减少了低能沿晶断裂倾向,是提高合金强韧性的又一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开发了一种环保型的铝合金有色钛锆转化膜工艺。该工艺的成膜溶液为:氟钛酸0.5 g/L~2.0 g/L、氟锆酸0.4 g/L~2.0 g/L、锰盐2.0 g/L~5.0 g/L、有机酸0.5 g/L~2.0 g/L。用SEM/EDX分析了转化膜的表面形貌及成分,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转化膜的耐蚀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转化膜为淡黄色,且均匀、连续;转化膜中含有钛、锆元素,其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比
简要分析广东省铝加工技术的发展路径与创新成果。利用科学的方法论,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制定指导广东铝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凝炼出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并对广东铝加工行业近几年在实施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产业共性技术,包括高效铝熔体净化、细化技术,铝合金型材快速等温挤压技术,高效高精度铝板带箔轧制技术、节能环保型表面处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提出广东未来几年铝加工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中国铝挤压型材工业起步于1956年,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国内首个较为完备的铝挤压系统;80年代中期是中国铝型材挤压工业大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在1984~1986年期间,生产企业由69个增加到175个,年平均增长率为61%,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南海地区;从1997年起中国铝型材工业结束了数量型调整发展期,进入了以效益为中心结构调整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铝挤压工业随整个
中国铝挤压工业经过54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成为铝挤压材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当今旺盛的发展态势仍在延续。中国铝挤压工业的崛起与壮大,为中国及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纵观近期中国铝挤压工业的发展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为此,尚轻时代依据对中国铝挤压工业发展的跟踪研究情况,总结出中国铝挤压工业发展的十大新特征,供业界人士参考。
本文阐述了当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对铝产业发展的影响,指出我国铝产业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利用境外资源,全力打造绿色产业。
铝合金熔炼过程会产生不同程度甚至大量含尘、含硫的高温污染烟气。本文介绍一种新型高温除尘器:双层滤料颗粒床高温除尘器。该除尘器具有高过滤效率、高稳定性、长使用寿命、低运行成本的独特优势,在铝合金熔炼过程除尘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也广泛适用于能源、冶金、化工、材料、焚烧等炉窑的烟气除尘。
熔铝炉的燃料通常为柴油、天然气和煤气,熔铝炉在工作过程中会有大量烟气、粉尘散发出来,严重影响车间工人的操作环境、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及车间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因此烟尘的治理至关重要。目前熔铝炉烟气治理比较切合实际的技术就是袋式除尘器。
本文基于对Wagstaff和Novelis全自动扁锭铸造机的铸造工艺、设备配置及控制原理的掌握,分析引起开机失败的原因;提出如何防止和减少全自动扁锭铸造机在铸造开机时失败引起的安全、成本的解决办法。通过统计和分析找到了开机时在填充、翘曲、跳动和稳定四个阶段的缺陷防止措施,从而减少铸锭缺陷;本文有机地将铸造工艺与控制相结合,保证开机成功率在95%以上时,产品的成品率大幅度提高。
本文实验研究了连续铸挤工艺对AlTiB线材组织的影响,并对AlTiB合金熔体的制备与细化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获得高品质AlTiB合金线材连续铸挤最佳工艺条件为铸挤轮冷却水流量10-15L/min、浇注温度780℃、铸挤轮转速15r/min,线材组织的TiAl3呈细小块状,TiB2无偏聚,分布均匀,表面光洁,无缺陷,且细化效果显著。
通过铸锭冶金方法制备了Al-0.6Mg-1.1Si-0.05Cu铝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金相、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微量Sc及时效处理工艺对合金的组织与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5~0.3%Sc(质量分数)能明显细化铸态合金的晶粒,平均晶粒从323μm降低到31μm。拉伸性能测试显示,自然时效(T4态)后,Sc的添加并未明显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但伸长率却明显提高。而进一步经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