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套作种植体系对地下蚯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wen84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水土资源的不断减少和人口的日益增长,粮食产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缺口正逐渐扩大,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迫切。间作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特点,对解决人口持续增长与耕地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蚯蚓作为大型土壤动物,具有翻耕土壤、保持水土、分解土壤动植物残体、促进植物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等作用,因此是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自2003年起建立了一个单作、轮作、间作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处理包括小麦、蚕豆、玉米连作,小麦—蚕豆、小麦—玉米、玉米—蚕豆轮作,小麦/玉米、小麦/蚕豆和蚕豆/玉米间作等种植体系。本论文研究了试验进行的第2年(2004)和第3年(2005)土壤蚯蚓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探索地上部植物多样性(间作套种)对蚯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间作套种的高产高效种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本研究中共发现蚯蚓2科3属4种。根据个体数量分析,日本杜拉蚓在各处理中分布数量最大,单位面积的个体数目也最多,是适应当地环境的优势种,杜拉蚓数量最稀少,湖北远盲蚓和青甘腔蚓的数量介于上述两种蚯蚓之间,属于当地常见种。 2.间作增加了作物根区蚯蚓的总个体数量,但对其物种多样性影响的趋势还不明显。间作对根区蚯蚓多样性的影响以作物不同而有所不同。对小麦而言,无论是与蚕豆间作、还是与玉米间作,均没有影响其根区的蚯蚓的香农指数,与蚕豆间作有降低根区蚯蚓均匀度的趋势,但和玉米间作则对均匀度没有显著影响;对蚕豆而言,无论是与小麦还是玉米间作,都没有显著影响其根区蚯蚓的香农指数,但与小麦间作有降低其均匀度的作用,与玉米间作则无此作用;对玉米而言,2004年10月2005年10月与小麦间作的玉米和与蚕豆间作的玉米根区土壤蚯蚓香农指数和均匀度都显著低于单作。 3.不同的作物对地下部的根区蚯蚓物种多样性影响不相同,变化趋势为小麦>蚕豆>玉米,玉米能够显著降低根区土壤蚯蚓的总生物量、总个体数、香农指数和均匀度;蚕豆在连作时会导致地下部蚯蚓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小麦根区蚯蚓总个体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都比较高。 4.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不同的种植方式和不同的作物对蚯蚓的影响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一、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时代要求与主题新闻报道战略突破口的选择正确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的神圣使命。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人们的价值取
该研究以黄腐酸(FA)含量较低的风化煤为原料,探讨了提取FA的方法,包括水浸提、碱溶酸析、微生物降解、过氧化氢氧化、NHHCO和(NH)HPO化学预处理后再提取等,比较分析了各种方
本项研究采用野外观测法在陕西宜川县研究了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土壤水势的温度效应,SPAC中吉布斯自由能、焓和墒的动态变化以及抚育和采伐对土壤
以兰州地区常见的两个番茄品种同辉(早熟型)和霞光(晚熟型)为实验材料,模拟当地12%和20%臭氧层减薄时增强的UV-B辐射量2.54KJ·m-2·d-1和4.25 KJ·m-2·d-1,初步探讨了增强U
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是农田土壤肥力的核心,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土壤固碳效率(单位外源碳输入到土壤中经一定时间后转化成土壤有机碳的
本文通过南疆滴灌和畦灌条件下氮肥田间试验,利用流动分析仪和反射仪测定棉花主要生育期土壤Nmin含量和植株倒四叶叶柄硝酸盐浓度,对土壤、植株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肥推荐技术基因
在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中,现场控制器与监控站(上位机)的数据通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ARCnet网络在以工业PC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系统通信中承担了主要作用。介绍了ARCnet工业网络结构与数据包的
该研究旨在明确蚯蚓对与磷循环紧密相关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物生量磷、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土壤磷库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为土壤生物活动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重力反应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参与植物的形态建成,如水稻分蘖角度,并使倒伏作物可以背离地面向上生长。这些性状的改变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因此,植物重力反
该研究以海拔3767米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土壤为对象,寻求不同成土条件下发育的土壤类型划分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探讨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地位和分布界线,旨在为山地土壤系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