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路径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ST大唐为例

来源 :广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T公司由于短时间内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经营能力,达到避免退市的目的,往往会选择盈余管理行为来改善利润。久而久之,这种屡见不鲜的盈余管理行为对资本市场、企业和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ST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以*ST大唐为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出现异常业绩变动的经验识别以及简单模型识别从而判定其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再通过分析近几年的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从而具体说明其使用的盈余管理路径及经济后果,并对其盈余管理的动机也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本文最终研究发现:第一,根据财务数据分析,检验出*ST大唐确实存在利用盈余管理粉饰利润的行为;第二,我国监管不健全,盈余手段的隐蔽性为*ST大唐盈余管理行为创造了环境;第三,盈余管理实现摘帽虽能暂时维持上市资格,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并不能使公司持续盈利,而且还会给投资者和证券市场带来不利影响;第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需要企业、投资者和监管者的共同努力,企业要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外部监管机构要真正落实监督,投资者也应增强对盈余管理的识别。本文的创新之处为:一是选取的公司为ST公司,也就是针对那些有退市风险,转亏为盈的案例公司摘帽过程进行分析,使得案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二是在案例描述中对管理层的业绩解释也进行了浅析,并结合简单模型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性进行初步确认,使得投资者更容易分辨出当前更为隐蔽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补充了我国对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文本分类作为自然语言处理中最为基础的任务,文本分类的粒度决定了下游任务如智能问答、关系抽取完成的质量。文本分类的实际应用场景包括搜索引擎中的网页分类、电商平台的商品分类、短视频平台的视频分类等。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分类方法能够自动提取非线性的文本特征而取得较高的分类精度,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方法。其中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作为局部最优的经典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对技术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部分民办高校开始逐步向应用型技术高校转型。基于此,“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力量,若想切实加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除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建设硬件设施外,需有效激励“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促进民办高校的顺利转型。本文以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高校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前身为山东外国
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新发地、百果园、盒马鲜生、拼多多四家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构建数字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变革、治理模式创新、基础保障支撑的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机制模型,提出加强农产品流通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农产品流通商业模式变革、提升农产品流通治理水平和强化农产品流通数字基础保障支撑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转型,助力“乡村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理念也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学方法也不断创新改进,在此背景下,中职院校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是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且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陷入困境中。对此,中职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多与班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及学习情况,积极应对管理困境,采取针对性班级管理措施,有序开展各项班级
本研究以118份枣品种为样本,通过对枣的表型性状及果实内在品质的调查测定,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探究表型遗传的多样性,挖掘现有枣品种特性、为品种创新、枣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和种质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提高育种效率,为核心种质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18个枣品种物候期差异较大,但所有品种在引种地均能健康生长,实现完熟。(2)118个枣品种叶片大小适中,枣头、二次枝、枣吊长度合理,花序数、
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烟台市口腔医院、迈世通中国有限公司通过校院企合作实践,探索了学校、医院和企业在教学、招生、师资、质评、就业5方面深度融合的路径,形成了一个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生活中的能耗和环境资源消耗加大,直接导致了大量垃圾废物的形成,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形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环保问题应受到高度关注,要通过环境设备对社会生产活动实施必要的管理和约束,以保护人们的良好生活环境。环保设备设计和优化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关键,核心任务是围绕环境质量的优化,通过环保检测的规范,实现减少环境污染、减轻能耗的目的。本文探究了环境设备优化设计和新技术应用
“双师型”教师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研究也一直是高职院校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借助秦皇岛胡静心理名师工作室的一线实践经验,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发展方向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