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情境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felo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正随着新课程改革而逐渐表现出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的趋势,这种趋势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如今英语教学的一大改革目标。合理构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生态情境这一建议,是研究者基于教育生态学角度下分析当前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整体的、发展的且富有生命的生态化教学理念在口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一方面强调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生态情境,并凸显学生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师生互动,促使学生、教师与教学情境中的各个组成因子趋于和谐。希望能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例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演讲等丰富的口语教学活动来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口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并为英语口语教学生态情境的创设优化教学方式。
  本文为了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尝试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进行研究:第一,当前英语口语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现状?第二,英语口语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第三,高中生英语口语教学情境有哪些因子组成,存在什么问题?第四,当前影响英语口语教学情境中的学生的各个因子情况如何?除了学生学习情况、师生互动等,还有什么因子影响着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情境中的学生?
  本研究首先对某高中高一、高二部分不同类型的班级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当前英语口语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现状,收集大量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当前英语口语教学情境不容乐观。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再抽取部分班级通过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组成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情境的因子,根据这些因子的现状提出营造舒适和谐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生态情境的建议。
  针对课堂观察和访谈法的结果,深刻分析造成学生当前口语学习水平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以下几条建议。第一,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树立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信心。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生态化口语教学过程。第三,增加师生互动,创建生态型师生关系。第四,口语课堂评价多元化,构建生态化评价。第五,发扬生态理念,创设自然、和谐的口语教学生态情境。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提出学校要承担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这让不少高校以及中小学开始意识到教育对于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一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性知识被纳入学校校本课程成为学校课程开发的热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殊课程资源引入学校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加深学生对家乡特色文化、祖国文化的感情从而培养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社会上呼吁减负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减负意味着要减轻不合理的、不必要的负担,那么实施减负之前就要厘清合理负担与不合理负担,为减负提供合理的价值依据。近年来,呼吁为教师减负的文章也层出不穷,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教师的工作负担?本文源于这样的思考提出了研究问题。
  如今,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己成为普遍现象,反映出教师的工作中有诸多不合理,且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小学青年教师的工作负担问题,能够有助于本研究建立教师工作负担的合理价值标准,同时也为建设
国际理解教育首次被提出至今已有70余年,在我国受到普遍关注是在2000年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及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但目前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现状如何?有哪些可取之处?又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选择所在地成都,对成都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开展现状进行调研,在具体思路上,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本文选用视域融合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分析成都市中小学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试图对其进行归因,从文化、制度、师资、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
董事会作为中国民办高校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董事会制度是否完善、科学,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教职工、学生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通过对已有文献及实地调查发现,中国民办高校都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高校都设立了董事会。然而由于具体国情的调试和法律的不完善,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董事会的组成人员结构单一;董事会、校长权责不明;董事会运行机制不畅:及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中国民办高校的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因此必须
校园标语是大学校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学校园标语不仅在引导大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展现大学文化的一面镜子,是传递大学精神和学校办学特色的文化符号。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乏对校园标语的语言及功能研究,但专门以大学校园标语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屈指可数,且多数成果的理论基础相对缺乏。本研究以S大学的校园标语为例,以符号学为视角,从符构、符义、符用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对校园标语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主要从符构、符义、符用三个层面展开研究,论文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介绍本研究
“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方向。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智慧教室的本质特征是在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那么,以外部适应为主建设起来的智慧教室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是否达到智慧教室的预期建设目标呢?
  本论文以国内一所公认的智慧教室建设较完善的大学作为个案,通过案例研究,探究当前国内高校智慧教室使用的现状,总结经验,分析不足。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检索已有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智慧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己绵延半个多世纪,在这一过程之中颁布施行了众多的教育政策和措施,其目的均是为了提高美回基础教育水平,以及增强美国人口素质和综合国力。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荧国则开始大力推行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从里根政府到小布什政府都试图通过标准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国家化的目标。奥巴马政府沿袭了这一教育理念,并与上任伊始就着手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拟定,《共同核心课程标准》(Common CoreState Standards,CCSS)也随之应运而生。这一标准的实践贯穿了整个奥巴马政府的执政期,对这一时期的
自主学习的研究有着悠久历史,在课程论领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视为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自主学习,学习者需要知道如何使用课堂中的学习资源,如何规划和分配时间,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然而,初中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初中阶段及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减少受到己经成型的不良学习习惯等的干扰;此外,英语学科多以任务型教学方式,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