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庙组储层孔隙结构对横纵波速度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岩储层的地震波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岩石孔隙结构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对于致密砂岩而言,其孔径与孔道的关系与高孔隙砂岩不同,孔隙结构对纵横波速度的影响还很少研究。本文针对位于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气层九口井中43块岩芯样品,利用覆压条件下的孔-渗测试、薄片鉴定的方法,分别得到样品颗粒、矿物、孔隙度、渗透率等属性特征,用CT扫描技术提取样品孔隙结构参数,结合超声波透射法测试样品不同围压下横纵波速度,分析了沙溪庙组致密砂岩的横纵波速度与孔隙度、压力间的关系,孔隙结构参数对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沙溪庙储层致密砂岩样品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长石类,大部分样品岩屑含量较低。不同井之间的样品矿物成分含量不同,同一口井样品矿物成分含量相近。不同样品的孔隙结构存在差异性,同一口井内样品的孔隙结构参数可以比较其差异性。样品低压时速度增长迅速,高压时速度增长缓慢,不同样品的纵横波速度增长曲线不同。样品纵横波速度随孔隙度增大而减小,饱水样品纵波速度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好于干燥样品。在相近矿物成分与孔隙度条件下,孔隙纵横比越小的干燥样品加压速度增长变化越大;干燥样品速度大小受孔隙半径影响,孔隙半径相对越大的样品其速度相对越小;饱水样品速度大小受喉道半径影响,喉道半径相对越小的样品,其速度相对越大。
其他文献
稀疏表征理论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应用广泛,多数表征方法具有统一的数学模型,通常通过加入正则化约束提高稀疏优化的收敛效果,使得结果呈现稀疏性。L0范数作为稀疏度度量的最优方法,因其非凸性造成直接求解困难,实际计算中常使用L1范数凸逼近L0范数。Radon变换的稀疏反演作为典型的稀疏表征问题之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Radon变换面临分辨率提升的瓶颈。由于Radon算子矩阵是相关性较大的
相位属性对地下构造和地质异常体所引起的不连续性较为敏感,但在处理含噪数据时缺少鲁棒性。而且在现有研究中,很少考虑不同方位地震数据之间的相位变化。此外,当前的地震勘探目标通常涉及具有不同横向和纵向展布的地质异常体。因此,基于全频带叠后数据的常规测量方法往往融合了不同频率、不同走向的不连续性,甚至叠加了不同方位的各向异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在包括厚度、走向和倾角在内地质目标的指导下提出了一种从不同
岩石物理学作为连接地震属性(振幅以及相位等)与储层属性(地层物性参数以及流体性质等)之间的桥梁,在勘探难度日益升高的趋势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岩石物理理论认为地震波在饱和流体的多孔岩石中传播时,由于波动传播引起的孔隙流体相对固体的运动(波致流),地震波会表现出频率相关的速度频散与衰减现象,并且流体性质不同其频散与衰减的程度不同,这也是基于地震数据识别不同性质孔隙流体的理论依据。在岩石物理实验方面
复杂油气藏宽频带免调谐核磁共振探测方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针对宽频带免调谐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尚无切实可行的系统性解决方法,亦不适用于井下探测,仍然是核磁共振测井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为实现复杂油气藏快速精确多维核磁共振探测,有关宽频带免调谐高效大功率发射与多频微弱回波信号高信噪比接收、多频脉冲序列测量的机理研究已成为国际核磁共振测井界亟待解决的前沿理论问题。本文围绕宽频带核磁共
基于目前的勘探现状,虽然超大面积的整体连片地震资料为地质基础结构研究和区带宏观研究提供了有利数据支持,但是在信噪比、振幅变化、分辨率等方面仍然不能满足精细研究的需要,多数复杂地质问题表现在地震处理资料上是分辨率和成像精度的问题。对于复杂构造区,目前工业化应用中的常规偏移方法,其成像结果往往存在多解性,而叠前深度偏移可以更大程度上使反射波精准归位,减小因陡倾角地层和速度剧烈变化带来的影响。随着勘探工
全球海底热液活动伴生的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规模据估计约为6×108 t,其庞大的储量使其成为了未来极具潜力的矿产资源。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富含Fe,Cu,Ag,Au等元素,因此,矿床的电导率与围岩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一差异则可以很好的被瞬变电磁仪器探测到。瞬变电磁法虽然在陆地上已有广泛应用,但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探测中仍属于一种创新。本文对海洋瞬变电磁方法进行一维、二维正演模拟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为后
页岩油作为最常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已经成为解决我国油气资源储备不足的一个重大突破口。潜江凹陷位于江汉盆地中部,油气资源储备丰富。但由于我国目前的页岩油开采经验不足,还未有成体系研究技术手段,所以对潜江凹陷的页岩油储层预测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潜江凹陷的主要储集类型为盐间页岩油储层,研究显示页岩通常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若要对潜江凹陷的储层进行研究首先就要对各向异性页岩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针对页岩的各
如今伴随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技术的蓬勃发展,波形分类技术作为地下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已引起了处理解释人员的广泛关注。同时,中国油气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也对勘探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叠后地震数据,叠前地震数据量级大维度高,其包含的地下地层结构信息也更加丰富。使用传统的处理方法,极易引起维度灾难,导致分类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另外,由于工区的地震资料非常稀少且勘探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等随
经过50余年的开发,港东二区已经进入高含水率、高采出率的“双高”阶段。港东地区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砂体横向变化快。现有开发方案主要依据地质、录井、测井和开发动态等信息,地震数据的应用不是十分充分。因此,如何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地震数据所包含的构造信息和物性信息是本文的核心研究内容。围绕上述目标,本文开展了港东油田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的研究工作。具体内容包括:首先,利用地震可视化解释
基于横波震源的九分量多波地震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油气勘探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沿技术,在非常规和复杂油气藏勘探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但是,地震横波的传播机理和正演模拟方法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本文首先以一阶应力-速度方程以及弹性波场理论为基础,实现了纵波震源、横波震源、垂直力源以及水平力源等多种震源的数值模拟,并详细的分析了不同震源激发的弹性波场特征;其次,结合标准交错网格(SSG)实现了各向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