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g-Pro引导一次性肺外科标记物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定位的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Lung-Pro引导一次性肺外科标记物定位在胸腔镜下肺部小结节切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在我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下楔形切除的单发肺部小结节患者共7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5例行Lung-Pro引导一次性肺外科标记物定位的作为Lung-Pro组,35例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的患者作为穿刺组,两组病人定位后均先行肺楔形切除术后根据冰冻结果再确定下一步治疗方式。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如性别、年龄、结节位置、结节大小、结节距离胸膜距离、病理类型、既往肿瘤病史等以及手术及术后相关情况,如定位时间、定位成功率、肺楔形切除的时间、术中钉仓使用数量、术中出血量、定位后相关并发症、手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长等相关指标的差异。通过对比来评价Lung-Pro引导一次性肺外科标记物定位和CT引导下穿刺定位在胸腔镜下肺部小结节切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结节位置、结节大小、结节距离胸膜距离、病理类型、既往肿瘤病史等方面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Lung-Pro组定位成功率为94.3%,有2例患者因病灶距离标记物>2cm而记为定位失败,但均顺利切除病灶并且保证在安全切缘内。穿刺组定位成功率为88.6%,有4例患者出现了脱钩,其中有2例患者根据定位钩脱落后肺实质渗血而找到结节并成功切除,另外2例患者因楔形切除后切缘距离结节<2cm而行补充切除术。在定位时间方面,Lung-Pro组比穿刺组短(10.9±8.5 VS 20.2±4.4),具有统计学意义;Lung-Pro组未记录到与定位相关的并发症,而穿刺组可见定位后有疼痛、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在肺楔形切除时间方面,Lung-Pro组比穿刺组短(16.4±8.9 VS 20.4±6.6),具有统计学意义。定位成功率(P=0.673)、术中钉仓使用数量(P=0.098)、术中出血量(P=0.287)、术后并发症(P=1.00)、术后住院时长(P=0.167)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Lung-Pro引的一次性肺外科标记物定位和CT引导下穿刺定位均是安全有效的定位方式。2、相较于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Lung-Pro引导的一次性肺外科标记物定位方式安全性更高、并发症更少、在定位时间和肺楔形切除时间上更短。
其他文献
[目的]1.分析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2.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3.探讨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4.探讨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EGFR基因突变与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术后病理诊断为肺腺癌且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
[目的]评估临床免疫标志物与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在肺癌治疗中的相关性,探索单个或联合指标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可行性,寻找有助于临床治疗前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200名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资料、生存资料,治疗前后对应的外周血指标资料,
[目的]前期课题组成员己完成卵巢癌TC方化疗后骨髓抑制预测模型的建立,本研究旨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检验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然后将模型可视化为列线图、网页计算器以及评分系统,便于临床评估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研究对象与方法]前期研究: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紫杉醇联合铂化疗的卵巢癌患者建立骨髓抑制预测模型,前期研究所得出模型公式如下:骨髓抑制发生
[目 的]多参数磁共振(mp-MRI)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Pca)的诊断、分级分期和预后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减少前列腺上皮细胞数目对tPSA浓度的不良影响。目前联PI-RADS V2.1、PSAD值、ADC值对多灶前列腺临床显著癌(MF-csPca)预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PSA值、PSAD值、PI-RADS V2.1评分等对M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对预测脑弥漫性胶质瘤(Diffuse Glioma,DG)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
[目 的]检测CD163、巨噬细胞、CD8+T细胞、CD34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CD163+巨噬细胞、CD8+T细胞、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研究潜在的针对结直肠癌微环境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可能性,旨在为探索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提供线索。[方 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8月-2019年9月期间原发性结直肠腺癌根治
[目的]分析全肺切除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早期并发症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一科、胸外二科行全肺切除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术前、术中资料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全肺切除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113例全肺切除肺癌患者、男性75例
[目 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常见的髓系造血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血液病。AML复发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过程中耐药和治疗后易复发。目前AML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手段单一,不利于早期诊断及精确病情评估,而且AML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阐明。有研究表明AML细胞衍生释放外泌体,这些外泌体可以介导细胞之间的通讯,导致靶细胞环境之间相互串扰并影响肿瘤相关过程。本课题从疾病样品出发,收集确诊
[目 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供良好的静脉输液通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的疼痛,而且可以保证化疗药物、血液制品、抗生素、肠外营养液等的输入及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等功能。由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及化疗药物等原因,易发生深静脉血栓(VDT)。近年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日益引起高度关
[目的]探讨老年肺部癌术后出现肺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肺癌术后肺并发症风险的回归方程,为老年肺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609例65岁以上的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以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病例为观察组,采用倾向匹配(PS matching)法1:1进行匹配,以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匹配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