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科学活动中的幼儿探究及教师指导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施途径上,存在着重视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忽视非正规和偶发的科学教育活动的现象。其实,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学习和游戏中,时时处处都隐含着科学教育现象和教育的契机。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仅仅依靠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重视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那么,如何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呢?首先要了解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特点和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
  1. 幼儿在非正规科学活动中科学探究的语言特点
  好奇好问
  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幼儿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尤其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还想知道“怎么来的”“怎么做的”。例如,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被幼儿园花丛中飞来飞去的小蜜蜂吸引,问:“小蜜蜂有眼睛吗?小蜜蜂是被花朵好看的颜色吸引来的,还是被花的香味吸引来的?小蜜蜂把采到的花蜜放在哪里了?……”
  语言表述不清或用词不准确
  幼儿还不会运用确切的词语来描述事物的特征、探究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新发现,这与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思维特点有关。由于幼儿的词汇量不够丰富、知识经验不足等原因,他们会用儿童化的语言进行形容和表述。例如,让幼儿品尝过黄瓜后,问:“黄瓜是什么味道?”有的幼儿回答说:“黄瓜是西瓜味的。”有的幼儿回答说:“是黄瓜味的。”
  乐于交流,但容易各持己见
  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他们不仅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幼儿的思维活跃,乐于与同伴交流,甚至争论不休。例如,“我们种的花生为什么不发芽呢?”琳琳说:“可能是花生种子渴了,我们有时候忘记给它浇水了。”艾嘉说:“可能是虫子把花生豆吃光了。”蒙蒙说:“花生种子可能在里边睡觉呢。” ……
  2.幼儿在非正规科学活动中科学探究的行为特点
  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潜能
  在非正规科学探究活動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科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潜能。
  猜想方面 幼儿喜欢猜想,许多幼儿思绪飞扬,天马行空,不着边际,随意性很大,主观性很强。例如,教师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的工具,在猜想用这些工具分别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时,有的幼儿猜想会吹出星星一样的泡泡,有的幼儿猜想会吹出花一样的泡泡,有的幼儿猜想会吹出圆形的泡泡……
  探索方面 大班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索时,有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他们能与同伴一起大胆实践、探索,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例如,小羽、子兴等小朋友分别播种小麦的种子在泥土、沙子、石头里。经过两个月生长,泥土盆里的小苗长到25厘米高,沙子盆里的小苗长到15厘米高,石头盆里一无所获。幼儿客观形象地认识到“泥土比沙子、石头更有利于植物生长”。
  验证方面 大班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不只是提出问题,还会努力找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会借助查阅资料、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来收集有关信息及证据。如果最初的假设遭到否定则可能修订或做出新的假设,然后继续检验,直至新的假设通过所有实验验证。例如,子傲把刚发芽的小豆苗拔出来观察,宇轩说:“你这样一拔它就活不了了。”子傲急忙说:“这可怎么办呀?” 浩宇说:“你再把它埋到泥土里去,要是它长出新叶子,就表示它活了。”子傲赶紧把小豆苗重新埋到泥土里,还为它浇了水。又过了几天,子傲高兴地跑过来说:“小豆苗活啦!它长出小叶子啦!”
  经常会出现破坏行为
  大班幼儿思维积极、活跃,愿意接触、探索新事物。但是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不足,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有时会有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例如,小豆对老师的碳素笔产生了兴趣,他拆开碳素笔探索其中的秘密。可是,他重新把笔安装起来,这只笔就没法用了。
  目的性不强,缺乏持久性
  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探索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缺乏持久性。
  缺乏自信 幼儿的自主探究愿望和他们贫乏的知识经验水平间形成了一对矛盾。这种矛盾使得幼儿的探索行为表现为极不自信,需要教师正面鼓励,建立平等、民主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良好精神环境中,幼儿才能够有效探索。例如,子硕想把蒲公英的花朵插在土里,看看它能否继续生长,但是教师没有及时了解幼儿的想法就批评他不爱护花草树木。因为缺乏自由宽松的探究氛围,幼儿失去了信心和继续探究的勇气。
  缺乏目的性 幼儿在非正规科学活动中活动往往凭一时的兴趣,难以坚持,也不稳定。常常看到一些幼儿对某一事物探究了一会儿,就开始相互追逐打闹,忘记了继续探究。这一方面因为幼儿缺乏活动目的,另一方面也是由注意力的特点所决定,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逐渐发展,但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例如,子钰和小伟在科学区玩小电扇转起来的游戏,过了一会儿,他们就到益智区观看小伙伴们玩跳棋了。
  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发现,男孩和女孩的探究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例如,男孩子更喜欢探索电、光、磁铁等物理现象,而女孩子则更关注动物饲养、植物种植、榨果汁等活动。
  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开展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的意识
  长期以来,教师重视正规性的集体科学教育活动,不善于挖掘隐藏在幼儿日常生活、学习和玩乐中的科学现象,因而错失了科学教育的良机。例如,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对不期而遇的小雨兴趣十足。可是教师却把孩子们请回活动室,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计划。教师没有将能引起幼儿好奇心、兴趣的事物纳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从而错失了引导幼儿深入探究的机会。   2. 科学区的创设与游戏材料的投放不适宜
  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已经认识到材料投放的重要性,并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呈现材料,通过材料呈现问题情境,把材料投放过程看作是幼儿学习、探究的过程。但是在科学区材料投放时存在以下不足。
  缺乏目的性
  区域活动是将教育目标物化,通过孩子与材料的互动实现教育目标。但是教师在材料投放时,随意性较大,目标不够明确。有的教师倾向于多提供材料,使幼儿总是处于兴奋状态,不断转换活动内容,使得科学区角的活动热热闹闹,但实际上这样的活动材料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科学区的运水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小碗、杯子、小盆等三种运水工具。幼儿在运水时也在摆弄这些材料,但是他们的工作似乎就是反复地倒水。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投放这些材料的目的是什么?可以促进幼儿哪些方面能力的提升?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要首先思考:幼儿在运水时要探究哪方面的问题?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投放哪些材料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这些问题从案例中教师提供的小碗、杯子、小盆三种材料不能清晰地呈现出来。教师可以投放不同的材料,如针管、漏斗、筛子、完好的矿泉水瓶、带孔的矿泉水瓶、小塑料盆、小缸子、纸杯子、海绵等材料,幼儿通过对多种材料的尝试和操作,可以探索发现水易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理特性,可以探索出哪些工具适宜作为运水的工具等。
  缺乏层次性
  区域活动材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能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又能激发幼儿持续探究、操作的兴趣。但是现实中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容易造成“吃不饱”和“够不着”的问题。例如,教师投放了关于沉浮的游戏材料,如水槽、木块、硬币、钥匙、泡沫板、塑料拼插小玩具等,引导孩子们在探索中比较物体的沉浮。教师在上述材料投放上缺少一定的层次性,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促使发展较快的孩子探索怎样让沉在水里的东西浮上来,如投放橡皮泥,幼儿可以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来改变橡皮泥的沉浮情况;还可以投放一些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怎样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下去,如带盖子的玻璃瓶子或矿泉水的瓶子,让幼儿探索让瓶子浮在水面、沉入水底的方法。
  缺乏探究性
  科学区材料投放必须能引发幼儿的思考,能吸引幼儿主动探究,也就是要考虑材料的探究性。但是很多幼儿园科学区材料的探究性不足。例如,在“荷花开了”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只提供同一种纸制作的荷花,让幼儿将这些荷花同时投放到水中,观察它们的吸水性。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可以提供电光纸、报纸、彩色打印纸、宣纸、牛皮纸等不同材质的纸张做成的荷花,先让幼儿猜想,哪种纸做的荷花最先开花,把猜想的結果记录下来,然后再将这些荷花同时放入水中,观察记录荷花开花的顺序。这样的材料投放能够引导幼儿经历从猜想、实验到验证的科学探索过程,有助于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3. 教师对科学教育时机的把握不到位
  幼儿在生活中面临的是一个真实的情景,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随时随地有可能进行,有的教师把握不好教育的时间、地点,在幼儿探究行为产生时很被动。例如,子轩把树枝泡在水中想让它发芽长叶,有个教师马上纠正他的错误,而不是接纳他,鼓励他大胆尝试,让结果反馈来调整他的认识。
  4. 教师缺乏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不能充分尊重幼儿,高压高控
  教师将科学区、自然角视为彼此孤立的活动区域。例如,琳琳到科学区拿来放大镜观察自然角种植的小种子是否发芽,教师却阻止幼儿把科学区的材料拿到别的地方去。
  有时幼儿有表达的需求,需要借助口头语言来组织自己的思维,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可惜也常常不被教师理解和接受。
  指导方法不当
  有的教师与幼儿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当幼儿正在兴致勃勃地探索时,教师随便插话,或进行无意义的询问,打断幼儿的探索行为。如,幼儿在科学区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时,教师直接告诉幼儿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才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把幼儿看成接受知识的器皿,将教师的“教”定位于“直接告诉”。而现代教学观从幼儿需要出发,把幼儿看成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并将教师的教定位于对幼儿的支持、引导和帮助。
  总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上述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和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改进自己的工作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依据。我们要理解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以学定教,改正教师自身在指导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断探索在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注:该文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毕业生于淑凤的毕业论文《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及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的部分内容,下期将刊发该论文的其他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1995年,宜城市在抓好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坚持速度、效益、后劲相统一,改革、改组、改造相结合,外延与内涵并重,发展与提高并举,立足改革,着眼发展,重抓管理,从过去单纯跳跃式、超常规的
玩一场没有呐喊的比赛,做一次不用流汗的运动。智力的体操,让脑筋转转转!  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一起上街买衣服,它们各买了一件外套,三件外套分别是白色、黑色、灰色(不存在对应关系)。  回家的路上,一只小兔子说:“我很久以前就想买件白外套,今天终于买到了!”说到这里,它好像发现了什么,惊喜地对同伴说:“真有意思,你们看,小白兔没买白外套,小黑兔没买黑外套,小灰兔没买灰外套。”  小黑兔说:“哈哈,
贵航总公司标准化与质量工作动态贵航总公司积极做好体系认证的准备工作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在1995年组织所属各企事业单位积极贯彻实施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和国军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茅海建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5月出版,83.5万字,83元史学研究离不开史料。长期以来,戊戌变法史的研究主要依据三大史料,现在的主流看法和结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从
试验点选择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研究站,以探地雷达为主要数据采集工具。结合探地雷达两种测量方式特点,提出了探地雷达最佳天线间距判定方法,
在任意非结构网格下,采用开源程序对某型涡喷发动机环形燃烧室内的喷雾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首先选用k-ε双方程模型、EBU(eddy break up)-Arrhenius紊流燃烧模型、颗粒随机
拖拉机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故障。要想准确、迅速地排除故障,必须先作认真细致的检查,在掌握整机技术状态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引起故障的本质原因。然后
高压连续水射流作为破煤、破岩工具虽有无尘、无火花、无机械磨损等优点,但也存在能耗较大的缺点。本文综合参考了国内外文献资料,对比能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折,并从多方面提出
建筑流水网络计划方法是一种组织流水作业的网络计划方法。它既要严格地反映一般网络计划中对工艺的逻辑关系;同时,又要确切地表达流水作业的组织形式。它把工艺逻辑和流水
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站在“生态理性”的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危机,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