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品书香,共悟成长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爱上读书,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这是时代需要,也是为学生的一生着想。基于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班级共读活动。
  1.共读之前选书目
  在书目选择时,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基础,选择合适的书目。例如,经过一个学期的共读活动,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有一定的阅读基础。结合家长反馈的“亲子间理解问题”和教材“热爱家人”的单元大主题,我选择《外公是棵樱桃树》作为本次共读活动的书目。这本书的内容围绕亲情展开,语言生动、活泼,非常适合。
  2.精彩推荐激兴趣
  共读书目选好后,就要向学生推荐阅读了。
  书名导入引兴趣。向学生推荐一本书,教师需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如书名、作者、书中人物、作品封面、插图等。对学生而言,《外公是棵樱桃树》的书名非常有吸引力。我没有急着解释书名的来历,而是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情,猜想他们是什么关系,在做什么,等等。在不断的猜测和联想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点燃了。
  故事欣赏激欲望。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欲望再强烈些,我设计了“故事欣赏”环节。我选取三个吸引人的故事片段让学生进行选择,根据学生的意见,我选讲了“勇救樱桃树”片段。当故事讲到最精彩的部分时,我停了下来。此时,学生有了强烈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由学生自主完成后续阅读。
  推荐之中教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包括关注作者、作品,学会借助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通过书评了解其他人对这部作品的评价等。
  3.主题讨论促共悟
  最让学生兴奋的就是读书讨论会,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即谈论书中人物和聚焦谈外公。
  谈论书中人物。我先带学生回忆书中的人物,助学生捋清人物关系。然后,借助“如果让你选书中的一个人物做你的亲人,你愿意選谁,为什么?”这个问题把学生和书中的人物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深入讨论奠定了基础。
  聚焦谈外公。提问: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的有关“外公”的小片段,讲一讲;故事中,与“外公”亲近的人有“外婆”“妈妈”和“我”,外公跟谁的感情最深呢,你从哪里知道的?以此帮助学生再次走进外公,重新回味那些有趣的故事。
  4.读书展示促成长
  由于观点的碰撞、心得的交流、情感的波动,学生获得了新认识。这时顺势将阅读活动向深延伸——开展班级读书展示会。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可以借助画笔画出来,也可以朗读表演、甚至可以和家长分角色扮演等,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再次体会“我”和“外公”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共读活动结束后,我向学生推荐了风格类似的《苹果树上的外婆》,以此作为他们的拓展阅读书目。通过把更多的好书带到学生的世界,让学生在班级共读活动中,共品书香,共悟成长。■
其他文献
欧阳修是北宋前期一代文宗,关于其诗、词、古文等的研究成果已经汗牛充栋,但关于其笔记作品的研究仍较为薄弱,且围绕文本编纂问题存在一些争议,需要辨正。考察欧阳修笔记创作
按照市委党史学习教育总体安排,7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专题交流研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
期刊
在智能电网中,微电网属于重要组成,能够对区域内电力资源进行协调。参考储能机制,对光伏微网电力成本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科学化管理措施。在微网电力系统中,注重建设成本
历史镌刻着奋斗者的苦难辉煌,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实践密码。站在特殊的历史交汇点,回眸来时的奋斗路
1.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联机网络[OL]
中国历史研究院拟于2021年8月下旬在吉林长春主办第三届新时代史学理论论坛,现面向全国学界征文。主题: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历史理论构建议题:1.树立正确党史观与"四史"研
讲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教育故事,传播首都教育好声音,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首都教育者的新任务。教育本身就是创造故事的行业,没有故事的教育不会是真正的教育。“
五年,弹指一挥,却足以改变一个地方的法治面貌;五年,白驹过隙,却足以涵养一个地方的法治精神。法治,深深镌刻在北辰这片古老又现代的土地发展基因里,成为护航北辰腾飞的“定
为了使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高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门头沟区构建了多主体、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式新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多循环提升路径中,逐渐找到教育教学目标和方向,快速成长起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新教师总体学历水平高,但是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区情和区域教育状况不太了解,职业技能相对欠缺。针对新教师的现状,我们确定了培训目标: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