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考古论集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集选辑作者自著和与他人合著的论文35篇,大都是近20年间陆续写成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商周青铜器、玉器、车制和考古学文化四类。其中关于商周青铜器的论文15篇,涉及到青铜器的分期和年代、青铜器的形制和组合、青铜器的花纹和断代、青铜器的族徽铭记和族属、青铜器窖藏、南方出土的青铜器以及流散和国外收藏的青铜器等方面。
其他文献
下魏洛遗址位于陕西省句邑县赤道乡下魏洛村南的黄土台地上(图一),2003年砖瓦场在此取土时发现一座随葬19件青铜器的西周墓,抢救清理时调查发现这是一处包含新石器时代、西周、汉、唐遗存的大型遗址。为了探明该遗址的准确范围和文化内涵,2004年4~8月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旬邑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
本书充分运用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从丝绸之路起点长安及其周边邻近地区所出土的带有异域遗痕的文物中,发掘被岁月湮没的外来文明,唤回消逝的唐韵胡音,留下“正统史书”上失踪的另类历史。书中许多专题属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再现了古代中国在亚欧大陆上富有异彩的历史景观,把当时胡汉相融的影响和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提高到一个认识的新高度。本书作者追踪中国近年考古发掘出土的一些具有外来文化风格的文物,从不同角度揭示其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继承前贤和吸收同辈学者最有价值成果的基础上,为我们展现了6~9世纪以长安为国际大都市
石湾窑是广东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佛山石湾,创烧于宋代,极盛于明清两代。明人霍韬在正德二年(1507年)所作的家训中说:“凡石湾窑冶、佛山炭铁、登州木植,可以便民同利者。”霍氏家中所用“酒瓶、茶瓶、酒盏、茶盏、碗及碟,俱用石湾瓦器。”成书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的《广东通志》载:“石湾去佛山廿余里,所制陶器似古之‘厂官窑’,郡人有‘石湾瓦,甲天下’之谚。形制古朴,有百圾碎者,在‘江西窑’之上。”担石湾窑烧瓷是在仿制中不断创新,善创善仿,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
期刊
2005年4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和韩城市文物旅游局联合组成韩城考古队,对韩城梁带村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大量两周时期的墓葬和车马坑。2005年10月-2006年5月,韩城考古队对带墓道的大型墓葬M26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玉器和料器。根据铜礼器的形制和纹饰判断,M26的年代为春秋早期。根据铜器所铸铭文推测,M26可能为芮国遗存,墓主可能是一代芮公的夫人—芮姜。M26出土的玉器在近年来的商周考古发现中较为罕见,为研究古代玉器的年代、功能和制作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
2006年10月,新见一组楚式青铜器29件,有鼎、盘、匝、鬲、簋、方壶、豆等,传为同坑所出。铜器上大多铸有铭文,其中鼎、簋有铭文“君”字;簋各有铭文21字,内容与“救秦戎”有关。方壶则制作极为精美,可与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方壶媲美。这组青铜器的数量及组合,以及盘、匝所见楚王称号等,均显示出墓主的贵族身份。另外,青铜器的组合在同类型器中也极为鲜见,具有地方色彩。根据这组青铜器的形制、纹饰及铭文,其所属年代应在春秋晚期与战国早期之间。
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开首两篇均记述齐桓公与大夫鲍叔牙、隰朋的对话,书中题为《竞建内之》和《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两者简的形制长短,包括简缺的距离都相一致,然而笔迹不同,个别字(如“易牙”的“易”)的写法也不一样。本文在上海博物馆各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个人见解,供大家商榷。
旧县坪遗址是三峡重庆库区一处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位于连接云阳新老县城公路南侧的双江镇建民村,西南距云阳新县城双江镇约12公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04年对其进行大面积揭露时,发现有一处台基建筑,保存较好,周边还出土了“汉巴郡朐忍令广汉景云”碑和一些肖形础石,应是遗址中一座重要建筑。台基上共清理出房址1座、排水渠2条、窖藏1处,以及可能是奠基坑和墙基的残迹。其中“汉巴郡朐忍令广汉景云”碑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是本次发掘清理工作的一大收获。
旧县坪遗址是三峡重庆库区一处重要的古代文化遗址,位于连接云阳新老县城公路南侧的双江镇建民村二队,西南距云阳新县城双江镇约12公里。自1999年度起,发掘工作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进行。
2004年4月,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配合煤田地质局1号楼建设工程,在建设区内发现了一批汉唐时期的墓葬。本文将发现的4座唐代墓葬的情况简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