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定法——王绍波水彩画形式语言的“圆融之境”

来源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shil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绍波的水彩语言遵循“变则通达”的艺术规律,直至达到“圆融无碍”的至高境界,是内美融合升华的过程.他心师造化,蜕变升华,以一法贯众法,创一己水彩语言的形式美.法无定法,其本身必然有法;法无定象,也并非绝去法相.王绍波的无法、有法之变,是在凝心静气之中纵横捭阖,立定精神而不求光怪陆离;他的圆融无法,实则是笃正求实,目驰八荒,心游万仞而不拘,动静互融而自然天成,故而,无法之法,归乎心法,归乎人格与学养修为.
其他文献
没骨技法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但是未受到画家的高度重视,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赵望云在山水画创作中创新运用没骨技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表现力,所创作的山水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分析没骨技法的来源和赵望云山水画中没骨技法的成因,研究没骨技法在赵望云山水画中的体现,探讨赵望云山水画中没骨技法的艺术价值,以促进当代山水画创新发展.
岁朝图作为中国风俗画或人物画一较小的门类,有纳福迎祥的寓意,反映出古人的古雅情趣和独特的生活风貌,雅俗共赏.通过图像的方式,社会风俗被较为真实地记录下来.《太平春市图》是清代丁观鹏的一幅岁朝图作品.通过研究其画面和内容,考察集市中出现的场景及其含义,将《太平春市图》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分为年俗活动、艺人市贩、游人逛市等部分,并对画卷中的集市和活动进行深入分析.
《早春图》是郭熙的山水画代表作之一,其中记录了许多他关于山水画的主张.《林泉高致》由郭熙之子郭思整理,是对郭熙山水创作经验的总结.其中,《山水训》一节主要叙述了郭熙绘画中的经验和主张,因此将其代表作《早春图》与《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观点相结合,探析《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绘画理论.
西方的油画艺术传入我国之后,经过百年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在数代油画家们的艺术实践和努力探索下不断得以发展并取得可喜的成就.就表现内容与文化内涵来看,在油画本土化过程中,画家们将本土民俗文化元素融入现代油画创作中,这不仅是对表现题材的拓展和延伸,更是对传统文化在油画表现中艺术性的体现与展示.这种有益的探索与积极的实践对于当下我国民族文化的弘扬和文化自信的树立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经过几代油画家的不断努力,浸润着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象油画正在蓬勃发展.我国当代意象油画中有很多包含民俗文化元素的佳作
瓦西里·康定斯基作为抽象主义绘画之父,推进西方绘画摆脱了具象艺术,正式迈入抽象主义时代,他以全面、系统的抽象理论和革命性的绘画语言启迪了20世纪美国抽象表现艺术.虽处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美国抽象表现艺术家波洛克与罗斯科的艺术思想和实践中均有康定斯基艺术精神的映照.
保罗·塞尚的作品具有独特的组织形式,他运用新的视觉观察方法对客观世界的物象进行概括、分析,并将其归纳成简单的几何形体后再进行画面的主观创作,空间上将以往画面中力求的“客观再现”转变为“主观表现”.这种别具一格的形式追求开创了现代艺术之先河,为后来当代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色彩和形体转化的基础,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从保罗·塞尚的绘画语言与造型形式出发,试论塞尚艺术的美学思想空间.
色彩在油画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无可取代的地位.在油画创作中,色彩表现与情感抒发是相结合的,创作者以色彩的形式传递自身的经验与感受,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让艺术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色彩,以表达自身的态度或某种情绪,通过与欣赏者之间的心灵沟通,让欣赏者更充分地理解创作者真实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得到欣赏者的喜爱,让欣赏者得到心灵上的享受.从色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色彩的情感表现、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三方面入手,分析并总结了油画创作中如何利用色彩表达情感,对色彩的情感表现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西班牙画家塔皮埃斯通过对各种非绘画性材料(包括沙、土、水泥以及生活用品等)的实验性和创造性探索与利用,拓展绘画语言,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又一幅世纪佳作,并且不断尝试对新材料的探索和运用.那幽灵般的符号至今还在艺术的海洋上破浪前行.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世人还在这位西班牙画家用综合材料和现代思维创作的画中发现了东方审美与哲学的痕迹,有很多中国水墨的意韵穿插其中.以分析塔皮埃斯在架上绘画材料的实验性探索为出发点,探讨不同的材料在画面上所表达的艺术情感.
莫兰迪是20世纪欧洲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尤以静物作品最为著名.其静物作品因独特的构图形式、特有的色彩构成、高度凝练的造型备受人们关注.分析莫兰迪静物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研究其静物作品中的语言形式,从而更深刻地分析其作品思想以及绘画精神.
北宋晚期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代表了大青绿山水的最高峰.从《千里江山图》的青绿传承、颜色质感中可见其对墨与彩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