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退欧公投与欧盟的未来

来源 :欧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y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这是欧洲一体化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公投缘何发生?导致英国退欧的原因是什么?究竟会对英国、欧盟乃至世界造成怎样的影响?本刊邀请了中英两国一些学者通过笔谈的形式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解读,以引发学界对于欧盟前途命运的关注及思考。
其他文献
期刊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有人形象地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比喻为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合则齐美,失则俱伤,这是符合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
国际关系学的科学性不在于预测能力,而在于理论猜想的可证伪性。国际关系的可预测性,首先取决于事件的性质,其次才是预测方法。国际关系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一部分,而人的世界与物理世界是异质的,因此,适用于物理学和工程学的方法无法预测绝大多数的国际关系事件。
安全研究有两大主要分支——“美国主义”和“欧洲主义”。“欧洲主义”重视安全威胁的国内因素和社会学视角,其对社会安全问题的重视又被称作“国际政治社会学”,也由于其对“美国主义”的“背叛”而被统称为“批判安全研究”。“欧洲主义”主要有三大理论分支:威尔士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巴黎学派。“欧洲主义”的三大学派继承了欧洲的批判研究传统,汲取了欧洲社会学思想,在安全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实现了对美国主义的超越。它们基于传统安全研究的局限对主流的安全含义进行了深化、拓宽和延伸,然而三大学派关于安全的基本观点在某
2016年6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欧大使论坛暨欧洲蓝皮书(2015-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全国各地从事欧洲问题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院校代表参会,欧盟和欧洲各国驻华使馆人员出席发布会,并有《人民日报》国际部、《中国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会议跟踪报道。
欧洲经货联盟(EMU)和欧元的引入对欧元区不同类型成员国货币权力具有不同的影响,EMU的宏观经济治理机制及其货币升值倾向为以德国为代表的“协调的市场经济国家”提供了更多的货币权力,同时却限制了PIGS等“混合市场经济国家”的政策空间,并在汇率决策和国际收支平衡管理两个层面强化了欧元区内部货币权力的不均衡。欧元区货币权力结构的失衡也与区内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有关。
法国、德国属于“陆海复合型大国”,具有相似的历史经历,曾因盲目向海洋扩张而教训惨痛,给欧洲局势带来不稳定。如今,法德两国主导欧盟联合防务,并且通过与北约积极合作的“多边外交”,使其海上力量活跃于全球众多区域。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法国、德国通过“一体化”与“多边外交”的运用,巧妙扭转了自身所处的复合结构型地缘困境,并将其转变成有利的战略条件,携手周边邻国共同经营欧洲的繁荣,谋划全球战略。它们通过欧洲区域一体化获得战略优势,并由此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辐射影响,谋求与美国开展更为对等的战略合作。
2014年3月19日,《欧洲研究》杂志编辑部在北京召开编委会扩大会议。会议由《欧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和《欧洲研究》编辑部主任宋晓敏分别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