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陈永贵

来源 :文史精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mo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陈永贵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8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他的作风和品质,常常给我以激励和鞭策;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也常常在儿孙们中间相耳传颂着—— 童年血泪 我家祖籍是昔阳县巴州乡石山村。1914年冬,为了谋生,祖父带着全家来到虎头山背
其他文献
张之洞,直隶(今河北省)南皮县人。早年入翰苑,侧身清流,凡遇事敢直言上谏,是清流派的中坚人物。1880年自外放山西巡抚开始,久任封疆大吏,先后总督两广、两江、湖广达20余年之
众所周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创建了人民军队。而我人民军队的名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称谓。大体说来,从
一提起李立三,人们往往总是想到“立三路线”,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立三路线”主要是李立三负责造成的一次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然而他的的确确又是一位无愧于“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前夕,国民党军事上的优势完全丧失,政权有摇摇欲坠之势。10月下旬,蒋介石亲自在北平指挥辽沈战役。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见形势不
汪曾祺的泡茶馆,那是早就“泡”得成了 癖,出了名的,这在其同辈作家之中,确乎称得上首屈一指。 汪曾祺的泡茶馆之癖,那是在受了其家乡的高邮茶道文化俗风陶染之下,才始养成的
195O年5月上旬,共和国刚成立不到一年。通宵达旦工作的毛泽东刚处理完要件,便叫毛岸英火速赶回中南海。他要实现蕴藏心底多年,与儿子们商量过多次的计划;叫儿子回长沙板仓,代
我在李立三身边工作期间,只知道李立三先后共有6个孩子,2男4女,都有过接触和交往。但是,在李立三离开人世17年后,1984年11月17日我抵达湖南省醴陵县参加李立三故居开放典礼时
我最早知道陈叔通先生, 是在我父亲学鉴赏时 的老师张效彬老先生的寓所。张老是有名的古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郭沫若等知名人士是他那里的常客。 少年时代,父亲常携我去张老寓
“一名而立,旬月踟蹰”,文章的署名,是文章的标识,比题目还要重要,所以文人在署笔名的问题上,一般是很重视,有时是很费周折的。 在中外文学史上,鲁迅的笔名是一道奇妙的“艺
中国海峡两岸都把植 树节定在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3月12日,这是对中山先生生前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不朽功绩的最好纪念。 中山先生年轻时,业已明了植树造林事关国计民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