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中水彩材料质感的表现探讨

来源 :美术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px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彩画指的是将水作为媒介,调和颜料而完成的绘画作品.水彩画主要利用水的特性创造不同的色彩效果,使画面具备通透的视觉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水彩画创作过程中,水彩材料的应用非常关键.为了体现水彩画作品的美感和价值,创作者有必要在创作过程中将水彩材料的质感表现出来.因此,本文以影响水彩画质感的相关因素为切入点,分析创作中水彩材料质感的具体表现形式,以期加深对水彩画创作的了解和把握.
其他文献
明代汉藏艺术交流十分频繁,内容异彩纷呈,形式多样,主要以“贡物”和“回赐”的形式进行.艺术交流是明代汉藏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明代汉藏美术的丰硕成果,对推动藏族地区民族认同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英国艺术家格雷厄姆·萨瑟兰是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奇特的形式和色彩,极富想象力与神秘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几乎见不到有关萨瑟兰的介绍和研究.本文初步介绍萨瑟兰的生平和艺术创作,考察他在风景、肖像和宗教领域的艺术创作,同时对他的一些重要作品作简要分析.
中国历史上的契丹民族在北方草原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辽帝国,辽国吸纳、借鉴中原文化,将其渗透入政治、经济与文化各个领域,形成了特有的器物装饰纹饰.此后,由于政权更迭,契丹族在西域建立了西辽国.西辽国统治者崇尚中原文化,继承和发展了辽国的政治、经济、民风、民俗,为中原文化在中国西部地区落地生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西方纹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充分记录了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经济交流活动.
何家英在当代中国画坛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人物画令人耳目一新.与传统工笔人物画相比,当代工笔人物画构图简单,技法单纯,并吸收了西方的人物造型特点,形成了一种新的工笔人物画风.何家英表现的女性形象居多,他的作品既有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又有对古代技艺的超越,还带有时代的先进性和明显的个人特点.他笔下的每一位人物都形象生动,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画中人物的所思所感跃然纸上.
明代画家沈周所绘的《东庄图》是其广师古人付诸山水写生实践的经典之作,他从前人的绘画中不断提炼形式美感,将之转变为富有个人特色的基本形式语言.整套册页风格介于粗沈与细沈之间,略有倾向不一,呈现出苍中显秀、刚柔并济、细而不密、粗而不草的独特审美样式.《东庄图》中更可见明显的山水写生意识,沈周依据独到的画面取舍及分割法则,按照朦胧的平面构成意识,表现出一处处兼具农趣与雅艺的桃花源式庭院景色,抒发了其平和澄明的心境修养与超凡脱俗的文人意趣.
随着绘画技艺的逐渐成熟,新工笔画这一类适应当代审美情趣和精神指向的艺术作品开始被大众广泛接受.在超现实主义、观念图示等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新工笔画家试图在虚构的图像中融入个人经验、知识、认知、判断等元素,使作品带有某种观念的隐喻或象征性.本文通过对新工笔画中空间建构的研究,探寻其背后的观念性表述,为工笔画的空间建构提供新的语法.
自宋代文人画兴起以来,墨法就备受中国画画家的重视,其形式语言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山水画创作领域也涉及墨法的形式语言,且对当代山水画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山水画创作中墨法形式语言的形成,分析山水画创作中墨法形式语言的运用、内涵精神以及继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密切,各种艺术形式逐渐突破了原有的发展模式,艺术家开始将更多有利于艺术发展的元素融入艺术作品中,提升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本文基于此展开分析,以油画创作为切入点,先简单阐述综合材料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价值,然后从表现技法、表现特性以及表现形式三个层面提出在油画创作中运用综合材料的策略.
在我国绘画领域,工笔画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绘画形式.20世纪20年代,东西方艺术的大融合对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融合过程中,工笔画的意境得到了全面提升.工笔画一直以来以本民族绘画艺术为主,在当代借鉴了西方的艺术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重点探讨当代工笔画的肌理表现,希望能为工笔画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提起后印象派,就不得不说说梵高.梵高的作品多以实景入画,极少表现耐人寻思的故事情节,但是如果细心研读、纵横观览,就会发现他的很多作品是在通过描绘故事抒发自我情感.《吃土豆的人》是梵高受到米勒等农民艺术家的影响而创作的一幅作品,它以艺术形式讲述农民的真实生活,也是梵高思想觉醒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