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结节患者中医体质与结节特征分布规律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肺小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四诊信息及胸部影像学特征的统计学分析,观察其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为肺小结节的预防与诊治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河北以岭医院及河北以岭健康管理中心收治的一般资料完善的肺小结节患者424例,采集其临床资料与四诊信息,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公布的《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与《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其中医体质分布情况,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基本信息显示:在年龄方面,年龄跨度为11~102岁,平均年龄为(63.91±14.86)岁,肺小结节患病多集中于61~70岁群体;在性别分布上,女性199例,男性225例.样本中平和质占46例(10.85%),其余偏颇体质按频数排列依次为气虚质161例(37.97%)、阳虚质47例(11.08%)、湿热质42例(9.91%)、瘀血质37例(8.73%)、阴虚质36例(8.49%)、气郁质32例(7.55%)、痰湿质23例(5.42%).从结节特征的角度研究显示:瘀血质患者出现毛刺征影像学特征多于其他偏颇体质患者(P<0.05);瘀血质患者结节直径更大(P<0.05);湿热质和瘀血质患者出现磨玻璃征影像学特征多于其他偏颇体质患者(P<0.05).结论 通过上述结果,推测肺小结节的形成与气虚质和阳虚质有关,推测恶性肺小结节的发生与瘀血质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新生细胞增殖、分化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在新生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9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24 h,补阳还五汤组灌胃补阳还五汤水煎液16.1 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30 d.于造模后第3天开始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活体标记梗死灶周围皮层新生细胞.分别于造模后第9、15、30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双标结
本文介绍郭志强教授运用崇阳理论治疗反复胚胎移植着床失败的经验.郭老认为妇人体质“阴常不足,阳亦常虚”,形成“阴阳相济,阴基阳主”的崇阳理论.认为反复胚胎移植着床失败的主要病机为肾阳不足,胞宫寒冷,不能摄精成孕,提出治疗应从阳气着手,并秉持着求子先调经的原则,在胚胎移植前采用中药序贯疗法调经促孕,胚胎移植后予两固汤补肾温阳,顾护阳气,促进着床.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临床的常见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优势和特色,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而证候是核心中的核心,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为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在古今文献研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德尔菲法研究的基础之上,先后3次组织专家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型及证-症关系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了双相情感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专家共识标准.该标准将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证候分为躁狂发作3个证候,抑郁发作5个证候,每个证候需满足主证4项加次证5项方可成立,同时对相关四诊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使研究工作能够进行统一和
瘙痒是一种皮肤病的常见症状,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西医治疗虽有较快的疗效,但却伴随较多的不良反应,且易复发.中医学称之为“风瘙痒”,古籍文献中存在着大量对“风瘙痒”的相关论述,燕京赵氏学派创始人赵炳南教授在研读大量古籍基础上,本着“扶正祛邪”的原则,通过自身临床经验创止痒合剂,其组成为:防风、首乌藤、白鲜皮、白蒺藜、当归、苦参,六药合用从祛风、除湿、清热、杀虫、养血不同方面入手,以达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在治疗瘙痒诸证及预防其复发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本文旨在论述止痒合剂的组成及其在临床中治疗风盛证
目的 研究胃周“围刺”方法对肿瘤患者食欲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病房和中医科门诊收治的伴有食欲减退的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支持治疗,部分患者行化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取穴巨阙、上脘、中脘、梁门(左)、足三里等,平补平泻手法.对照组口服醋酸甲地孕酮片,每日160 mg,1周为1个疗程(针刺5 d),观察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食欲、体重、卡氏(KPS)评分、“痞满”症状积分、白蛋白的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于中医消渴病痹证范畴,其病机属本虚标实,以脏腑亏虚为本,瘀血痰毒阻络为标.玄府、络脉皆为维系周身气血津液有序运行的微观结构,也是瘀血、痰、毒产生的关键病位,故基于中医“玄府-络脉”理论,提出玄府开阖失司、络脉瘀滞不通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玄府郁闭,精微不布,化生糖毒,发为糖尿病,诸邪滋生进一步加重玄府闭塞,成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发环节,日久内生毒邪、损伤络脉为其病机关键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宿病顽疾,病邪痼结难解,非一般之药可解.临证组方时借藤类风药以“开玄通络”,玄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祛风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及白介素-18(IL-18)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祛风方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可能机制.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组、补肾活血祛风方组和补肾活血祛风方+泼尼松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蒸馏水灌胃;泼尼松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混悬液灌胃,剂量为6 mg/kg;补肾活血祛风方组给予补肾活血祛风方药液灌胃,剂量17.19 g/kg;补肾活血祛风方+泼尼松组上午以醋酸泼尼松片混悬液6 mg/kg灌胃,下午以补肾活血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阎小萍教授将强直性脊柱炎与中医病名“大偻”相对应,阎教授认为大偻病因众多,病机复杂,病情多变,究其原因不仅肾督病变,还涉及膀胱经、肝经、脾经、胆经、肺经等多条经脉,故提出了“循经辨证法”,将药物与经络相结合,引药入经,直达病所,临床治疗大偻疗效显著.
目的 观察滋阴降火法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方法 对42例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予滋阴降火中药口服,记录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子宫、卵巢、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即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和骨龄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子宫、卵巢容积大小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血清LH,FSH,E2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BA/CA)小
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后,脑部损伤会影响肠道功能,而肠道功能失常又会进一步加重脑部损伤,形成病理上互相干扰的恶性循环.中医两千年前即有脑肠相关的医学论述,现代脑肠轴理论又证实胃肠道与脑之间存在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方面联系的双向调节系统,本文旨在从肠腑的角度出发,分别从津液代谢、气机升降、神明调控、经脉荣通等方面阐述肠腑功能失用加重脑损的中医机理,探讨在这种双向互相影响下“肠损及脑”对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从肠论治的指导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