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信用数据受限共享技术研究

来源 :信息网络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cou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信用体系的发展,信用数据数字化是推动社会信用建设的必然选择。当前用户信用数据主要是以明文形式存储在中心化的信用机构中,存在共享难、安全性差的问题。由于区块链具有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这为信用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文章结合区块链、同态加密算法、访问控制算法和非对称算法,提出了一个数据受限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区块链模型,模型中通过调用ECC非对称算法对信用数据进行加密后发送到云服务器中;在云端引入SEAL库中的CKKS算法进行同态加密,解决了密文计算开销大的痛点;以区块链证书颁发中心作为可信第三方,完成改进后的访问控制算法CP-ABE的初始化、密钥生成与分发;然后将信用数据存证在区块链上。本文模型实现的系统可确保用户权限的细粒度访问控制与隐私保护。功能和性能评测表明,文章所提方法在数字信用领域中的隐私保护、信用存证、访问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应用价值,应用系统吞吐量及区块链TPS能够满足实际应用性能需要。
其他文献
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技术是基于“有限稀释”和“泊松分布”原理迅速发展的第三代PCR技术,无需标准品即可实现样品的绝对定量,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在疫病检测、转基因鉴定、食品检测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而在动物疫苗研究领域也被越来越多用于质控、筛查和定量。本文从动物疫苗研究的角度,阐述了数字PCR在动物疫苗基因变异检测、基因定量、效价测定、疫苗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发展潜力。该技术将有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头坏死诊断应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aphy,CT)和磁共振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2例,按就诊时间先后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分别实施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分期诊断情况、阳性率、阳性征象检出率。结果:核磁共振检查的观察组,其阳性发生情况为96.08
本文概述了区块链和政府数据共享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我国政府数据共享的问题,利用区块链的优势,设计了一个政府数据共享的模型。通过模型,制定了相应的运行机制,有效的改进了当前政府数据共享现状,明确了数据种类和开放人群,提高的政府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推动了政府数据的全方面共享,促进了我国政府数据的共享的发展。
本文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内容为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针对遗传物质的本质进行论证,探索运用PCRR模式指向证据意识的论证教学,以期为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提供案例。
用EPICS C型流式细胞仪分析微量全血法染色的T淋巴细胞亚群,关键是分辨、抓准淋巴细胞群;用Bitmap划好分析区;用阴性对照组调好LGFL的PMT和Gain后,应相对固定之,保证分析条件相一致;选好荧光二抗;尽早分析样品。
期刊
教学的逻辑就是教学的顺序,也是教学的规律。课堂教学的逻辑构建,对于恰当地处理好章节间关系、知识点呈现、情境的设置、拓展的应用以及教学有效性都十分重要。以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简述教学的逻辑构建。一、教学的逻辑起点整个教学所围绕的中心点就是逻辑起点,是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立场出发确立的一种教学设计思考起点。
期刊
科学哲学是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和围绕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进行重要概念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和热情,更能让学生从中学习和领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课堂教学为例,选择性地呈现科学家经典实验,引入科学史实,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思
半球谐振陀螺作为我厂重点研发项目,其中关键核心零件——石英半球壳谐振子零件采用石英玻璃为原材料,精度高、加工难度大,针对我厂石英半球壳零件的的加工现状进行试验,该类材料的产品目前我厂暂未成功加工出合格产品,影响了科研生产的进行,因此,本课题将通过设计专用刀具,研究玻璃材料的超声加工工艺方法,最终实现石英玻璃谐振子的成功加工,为工厂谐振陀螺项目的顺利进行助力,同时为工厂储备了石英玻璃类材料的加工工艺
一、前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了“数据开放、共享、管理(治理)”研究探索之路。为了推动数据交换系统技术和理论的革新,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列为优先发展课题,其中数据交换系统技术是服务业信息支持技术的典型代表。我国“十四五”数据治理行业发展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持续推动数
期刊
基于2014—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要素差异性和区域异质性两个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不同地区影响因素不同,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信息化发展相对突出、中部地区数字交易关联度高、西部地区互联网影响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因地制宜,在各自地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技术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