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来源 :江西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健康性、安全性受到社会群众高度关注.大棚蔬菜是利用塑料膜覆盖大棚后,在棚内种植各种蔬菜,并通过人工干预方式改善种植条件,为蔬菜健康生长奠定良好基础.这种种植方式不仅能够生产反季节蔬菜,还能够充分满足社会群众饮食多样化需求,同时有利于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将从种植处理、土壤处理、种植管理等方面,对绿色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耕地修复政策的实施,油菜稻茬直播生产栽培面积明显上升,直播栽培播种期、播种密度、配套管理等技术得到提升,滨海县相关部门通过三年探索总结,实现了“晚茬争早苗,管理促壮苗,适密获高产”的目标.“沣油306”在滨海稻茬直播种植最高产量达4363.5 kg/hm2.
为应对变化环境下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确定渠井结合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实现渠井结合灌区地下水多年动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在典型渠井结合灌区——陕西省宝鸡峡灌区进行了大量田间调查,获取了作物种植类型、产量和种植成本,灌溉水源选择、灌溉用水量等基础数据,并将观察到的农户灌溉行为概念化和程序化,将农户灌溉用水行为与作物根区水文过程进行耦合,开发了一个具有物理机制的农户灌溉用水模型,模拟了不同渠井灌溉用水比例对地下水位动态、作物产量和农户生计的影响.模型在典型区域应用的
土壤水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文过程和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探究毛乌素沙地固定沙丘表层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特征,对该地区水资源调控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选取固定沙丘迎风坡、背风坡和坡顶进行网格化布点,于2019年7月至10月使用土壤温湿度记录仪(TMS)对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分析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性与时间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表层土壤
为探究垄作沟灌方式下秸秆覆盖对夏玉米节水效应的影响,通过设置4种秸秆覆盖量(M0:0、M1:1500 kg/hm2、M2:4500 kg/hm2、M3:7500 kg/hm2)和4种水分控制下限(I1:55%FC、I2:60%FC、I3:70%FC和I4:80%FC)进行垄作沟灌夏玉米种植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和水分控制下限条件对垄作沟灌夏玉米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下夏玉米株高随水分控制下限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水分下限相同时,秸秆覆盖为4500 kg/hm2和7
为了揭示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夏玉米氮素的利用吸收情况,采用15N示踪技术,通过夏玉米实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20 kg/hm2(N1),180 kg/hm2(N2),270 kg/hm2(N3),2个灌溉水平132 mm(I1),166 mm(I2).研究了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玉米成熟期各器官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和分配情况,分析了肥料氮对土壤氮的激发规律以及各处理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与损失情况.夏玉米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19.43%~28.62%,对土壤氮的吸收量占总吸氮量的7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农业农村将进入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产业兴旺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期刊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域广袤,农业种植资源丰富,促使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虽然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带动下,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农业生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经济发展和民生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水稻生长、生产全过程入手,总结水稻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为水稻种植户优化改进栽培工作提供有益探索,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杨梅树性强健,易于栽培,经济寿命长,果实生产成本明显比其他水果低,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本文通过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在杨梅上的肥效对比试验,分析总结了在叶面喷施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与叶面喷施清水(CK)的情况下,对杨梅产量、果品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叶面喷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处理比叶面喷施清水(CK)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产量分别增加184.7 kg/667 m2、179.6 kg/667 m2,分别增幅12.4%、12.0%;经济效益分别增加3669.0元/667 m2、3438.0元/667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水稻高产品种受到各界高度重视,但在水稻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面,新型栽培技术推广往往面临较大阻力,这会对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在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科学选用也极为关键.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并提出优质水稻栽培的相关建议,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丰富之余对食品质量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对水稻生产品质的要求也相应提升.随着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日益精进,新型技术在实际水稻栽培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本文针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实际的水稻秧苗培育、栽种等多个环节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类型和防护措施进行探究,以此来促进水稻的优质高产,满足现代人民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从而推动我国农业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