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探究课初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e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科学课上,给学生创设生活环境,通过观察、试验、探究等,认识物质的性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自行获取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 探究 开放 转变观念 体验乐趣 增长能力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下面就本人多年来在科学课上的一点浅显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如何在科学实验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儿童具有共同的独立的能力,渴望了解他们生活周围的更多事物是一种天赋的好奇,他们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和天赋,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互相信任和尊重的气氛有助于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使获取知识能力他们的自觉行为。
  传统的科学实验课,往往是教师先演示实验,然后由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去做,按部就班,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钳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广阔的空间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更多的内容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争辩、去研究、去创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由教学的主角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和学的过程成为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如讲《摩擦力》一课,我先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他们从平时经常玩的“在地上拉着玩”的游戏中理解什么是摩擦力。并适时提出问题:穿什么样的鞋、在什么样的地面上比较容易滑?拉着体重不同的同学感觉有什么不同?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在学习“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时,我给了学生2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根据桌上的研究材料合作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最后小组共同形成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我不断地巡视,时而是指导者,时而是参与者,时而是领路者。在实验方法的采用上,孰优孰劣,我并不表态,而是更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试,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实验完毕填好实验报告后,各小组轮流汇报实验结果,其它组可提问、反驳、赞同,使全体学生在积极浓郁的探究氛围中达成一致,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名符其实的“小科学家”。
  因此,在学科实验中,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主张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是重中之重。因为科学教学是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索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教师应为这种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小科学家”把中国推向繁荣富强的巅峰。
  二、使课堂成为开放的空间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每一个现代人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而早期的科学启蒙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新的理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动手、动脑,使学生能独立地、自主地探究科学知识,将知识加以综合分析,然后用之于实践活动中,从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未来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中,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少一点约束性,多一点开放性,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元性,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磁铁》一课的学习中,我设计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用桌上的材料玩一玩,磁铁有哪些本领,看谁发现的多?”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地利用材料做起实验来。有的同学用磁铁吸起了许多小铁钉,而且小铁钉连着小铁钉;有的同学把大头针放进装有水的烧杯里,用磁铁隔着玻璃和水把大头针吸出来;有的学生利用学具中的硬纸板、铁垫圈、棉线等,设计了“小猫钓鱼”“蝴蝶飞舞”的游戏;还有的同学发现两块磁铁能做“推、拉”的游戏。在汇报“发现”时,同学们争先恐后,他们不仅发现了磁铁的性质,还发现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会出现“斥、吸”现象。为学生们创设了思维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行探究,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自由观察,自行获取知识
  观察,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有意识地去认识客观事物与现象的一种方法。当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了观察的材料之后,首先不要指导他们观察材料的哪些特征,提出这样、那样的观察问题,限制学生的自由观察活动和观察方法,而要尽量地鼓励他们主动地、独立地、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以各种方式观察提供的材料。学生对不了解的事物,本身就有一种好奇心和神秘感,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观察活动、观察方式去发现秘密,获取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当学生完全是通过自己的独立的观察发现了事物的秘密后,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这种喜悦和自豪感会进一步提高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独立自由观察活动中,自行获取对于事物的感性认识。如学习《常见的岩石》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自行认识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各种岩石的性质,我课前准备了各种岩石标本,并将它们贴上标签,分别装进一个小盒子里,放在学生的课桌上。当讲到有关岩石时,学生们根据岩石上面的标签,观察各种岩石标本。在观察前,我没有提出任何问题,而是放手让学生带着对岩石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自由去观察,学生在观察岩石的过程中,有的喜欢用手去摸岩石;有的用小刀刻划;有的敲打岩石,还有的甚至用牙去咬岩石……对学生的这些活动,不论观察方式如何,其实都利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感受了岩石的特征,获得了岩石的感性材料。
  可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神秘感,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自行获取知识。
其他文献
英语是我国各个阶段教育中的一门传统学科,而且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学生英语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也越来越需要英语技能在广大学生中普及。由于社会经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已经势在
本文介绍了杜仲胶的利用价值,讨论了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杜仲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安徽农业大学近6年来《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总结了通过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变以及与教学质量相关配套条件的改善,建立较为完整的教学管理和考核体系,阐述了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农学专业 作物栽培学 改革与成效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作物栽培学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是种植类专业(包括农学、种子、植保、资环
摘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意义重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它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小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建立清晰的表象,培养学生理解记忆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运动变化的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几何教学 学生 兴趣  多媒体课件是通过电脑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
抑长灵在山葡萄上的应用试验李爱民,孙宪忠,赵淑兰,王玉兰(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132109)葡萄新梢叶腋中的夏芽当年会萌发出大量副梢。在栽培管理中,为了改善架面的通风透光,减少养分消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与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4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
当代艺术的正在悄悄形成新的审美观念,在传统美学中,它的艺术观是艺术与美的统一,但在当代艺术观中,它是艺术与美的断裂。
塔里木马鹿的渊源及其生态特性时孔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农业处841000)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是亚洲内陆最大、最为封闭的地区,盆地四周以水为依托的绿洲中,形成了各种生态群落包括人类
<正>高校图书馆始终是各大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基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更是重视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人本思想,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