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阳光语文课堂”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阳光语文课堂”旨在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教育学生热爱生命,指导学生光大生命,发展学生潜在的优势,提高学生生命的质量,为每一个生命的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条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一片绿地,拥有一片灿烂的阳光。
  关键词:阳光语文 突破局限 体验乐趣 感悟人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54-02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四专题中有一篇广播稿《白发的期盼》,我原本的设想是把它作为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后来回想去年自己所开设的一节汇报课也是以这篇课文为蓝本,以“走近采访”为课题而设计的。当时的效果并不理想,虽说课堂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但学生最后到底学到了多少,连我自己都不敢去正视。为此,在重新面对这篇课文时,我打算以另一种亲近文本的形式来上这篇课文。我的课堂设计如下:第一课时让学生听课文的广播录音,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工,在课后作“當前中学生与父母感情”话题的调查研究;第二课时各小组同学讨论汇总调查情况,拟写交流提纲,确定交流重点;第三课时由各小组同学上台作汇报交流,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课后,我反思了这堂活动课: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学到了什么?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益吗?由此,引发了我因这节语文课的“随意”而产生的严肃思考。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学科,这是所有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认可的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的语文教师却有意无意地抬高了语文学生的“工具性”这一特点,而忽视了它的“人文性”。事实上,作为传承文化与文明的一门学科,语文充满的是对时代的深思和对历史的凝视;那些曾经和还在给读者带来无数感怀的诗篇美文,引发过多少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思索,而这些是不能简单地用“工具性”三个字来概括的。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要求,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下,笔者也呼吁让语文课堂也能走近生活,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让语文的课堂充满青春的阳光气息。而“阳光语文课堂”最本质的一点是,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一纸分数的束缚,走进生活,融入社会。
  
  一、“阳光语文课堂”必须突破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空局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也就是说,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不能把语文教学狭义地理解为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而应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的海阔天空。学习语文的场所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而应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社会,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课堂。
  曾经在一次作文课上,为了让同学们写出一篇像样的写景片段,我大胆地让学生到雨后的校园里去“转悠”了一节课,那雨后的芳晖园、小池塘和柳树包围的操场,让每一个同学深刻体会了雨后的清新和爽洁,他们的灵感仿佛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用各自敏锐的视觉角度构画了一幅幅优美的雨后校园图,那一段段精彩的语句一扫我以前批改作文时的头痛与乏味,带给我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新课程实施前,我定期将写作课改成阅读课,把学生拉到图书馆,让他们阅读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我不敢说这样的阅读对学生的积淀作用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阅读时的全身心投入和满足的笑容,以及下课时的意犹未尽。我还记得一次在评析完戏剧《雷雨》并观摩过电影后,我组织了一场关于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的大讨论,同学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上演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他们那独特的思维角度和方式让我为之倾倒,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国际大专辩论赛……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社会性、生活性。将眼光从课本和考试中转移到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并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能量与精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这应该是“阳光语文课堂”的终极目标。课堂四十五分钟只是一个外部平台,我们的责任是借助这个平台,让语文课堂生出庞大的双翼,带领学生遨游于社会生活的巨大舞台中,让学生自己体悟出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阳光语文课堂”的价值在于“以人为本”,“感悟人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豪言壮语说了好多年,但众多的实际情况还是课堂上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堂小组调查研究课、交流汇报课的教学任务几乎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他们自己分工合作——安排好调查计划——进行实地调查——整理调查资料——拟写汇报提纲——当众进行交流汇报,一系列的流程下来,看思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没有多少实际内容,但整堂课下来,给我与学生的最大感受就是“真”。“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做真人,使教师干真事。我想,“以人为本”最好的解释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语文课堂积淀人生,感悟人生。这也应该是“阳光语文课堂”的最大价值。
  语文课本中收集了古今中外文章精华、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于一炉。这些作品无论在语言上、内容上,还是思想上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特别是其中的“情”,凝聚着作者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美好理想,语文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如何把这些“情”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学习包含作者丰富情感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感受作者寄寓的美好情感,让他们的心境处于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或爱或憎,或哀或乐的美感过程中,并将其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经过渗透沉淀,形成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例如通过学习屈原对理想的矢志追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气、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高尚情操、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让学生从人物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的褒贬,受到灵魂的激荡,情感的洗礼。语文教材有部分比较冷峻的以再现生活为主的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表达了亲情、友情、爱情等这些人类最本质的美好情感,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社会的、人生的某方面的哲理,扣人灵魂,发人深省,也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有益的熏陶。
  
  三、“阳光语文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运用技能,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结合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应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往,我们忽视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的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特点。靠被动的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忽略了语文学习应注意于生活的密切联系,应在大量的、绚丽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让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激情。
  高中阶段语文的语文教学,更应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领悟为主。这一阶段,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还应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要经常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会学生欣赏评价各种比较通俗浅易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还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各种思潮和最新动向,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让他们充分讨论、思考,教会学生用书面或口头各种形式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同时应该把现行语文课的一部分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报纸杂志,首先扩大其阅读面,训练其阅读能力,开阔其视野,使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一个比较广阔的天地。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相等这一独特优势,把学生的语文学习扩展到其生活的各个时间和空间,广泛地吸取生活的滋养。这比课内“满堂灌”、课后大量布置一些乏味的习题,与其它课程争时间、挤时间要有益得多。
  我们平时在语文课上让学生接受了许多知识概念,但这些知识学生在接受时大都是被动的,所以造成了很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表现。而这堂学生活动课,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社会调查、拟写调查情况汇报提纲、进行口头交流汇报等一系列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操作,在活动过程中慢慢“悟”出:“点面结合”才会真实而又全面地反映客观情况;“口齿清楚”才会让别人听清你的发言;“亲切自然”才会使大家乐于接受;“有理有据”才能让听者折服于你……这样的课堂结束后,学生就会发现,一些原本是枯燥的语文理论与无聊的语文技能,忽然间在自己的头脑中生动了起来。在亲身体验到运用语用语文技能的乐趣之后,学生也许还会重新审视语文学科的真正内涵,从情感的深处或本能的需要出发,爱上这门功课,迷上这门学科。在这样的前提下,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恐怕已是易如反掌了吧?
  “阳光语文课堂”所追求的理想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给每一个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给每一个学生广阔的自由天地,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拓展多样化的成功新标准,指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生命闪耀金色的阳光,引领学生成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这正是“阳光语文课堂”最朴素的追求。
其他文献
阐述了基于AOD法的低合金钢熔炼工艺,在传统的AOD控制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用于低合金钢生产的自动控制系统。论述了AOD熔炼工艺中该自动控制系统的解算模型。通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49-0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养成学生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业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老师,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自觉的问题,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50-01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取之不竭的动力,它能激发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物当中而乐此不疲。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产生如痴如醉的热情.会把学习数学看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51-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每个学生都具有正常的审美潜能,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这种“潜能”变为“显能”。叶圣陶曾说过:“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    一、反复揣摩,
摘 要:通过与专家们的一席探讨,总结出技能大赛的几方面意义:促进教学管理、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劳动力结构、提高技能训练的组织管理工作等示范和推动作用。同时对今后技能竞赛的举办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技能 技能竞赛 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56-01     为迎战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
在建筑工程的工程当中,预算的造价管理工作能够充分有效的控制项目的成本,保证项目的质量水平.为了充分的发挥造价管理的作用,为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保证.简单的介绍了建筑
微博是近几年来中国最为热门的新媒体,同时,会玩微博已成为时尚达人的重要指标之一。当今的大学生,众多都是90后,他们最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最爱时尚,故而成为微博用户的重要组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153-01     偶然在新华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新闻,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新开“终身发展实验班”,该班对88名新生不布置任何书面家庭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家务劳动等素质作业。2009年秋季开学在即,上海市教委表示:上海将继续在区域范围内推进素质教育新举措,但不会开设无作业班,新举措将围绕课程改革展开。上海是教
目的探讨ER、CerbB-2、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CerbB-2、Caspase-3的
本论文以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农村为例,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选择模型(CM)对该地区居民改进生活垃圾管理的支付意愿进行探讨.   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