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微波消融术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重庆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ryoneche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肺癌筛查方面的应用,肺结节检出率逐年增高。肺结节是有潜在恶性或从良性到恶性生长过程的可能,使患者面临巨大心理压力。若积极手术干预,可能会切除肺组织,损失肺功能,甚至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消极处理可能导致肿瘤进展,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对于肺结节的诊治,需要发现后既能快速诊断,又能立即治疗的方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微波消融能解决这一问题。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虚拟图像路径对肺结节精准定位,通过支气管镜经自然通道以微侵入的方式达到病变部位,获取组织细胞学诊断。微波消融术是肿瘤热疗领域中的新兴技术,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将微波天线从自然通道送达肿瘤内,肿瘤组织在短时间内达到70~160℃,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该文介绍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微波消融在治疗肺结节中的应用进展。
其他文献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亟待改革,教师是教学设计者、组织者、服务者,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训练、教学评价等内容展开创新设计和探索,推出更多适合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顺利建立学科认知,为未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低,教师要正视学生学习现实,对教程做改进处理,对学生展开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教育。
<正>长沙涉外旅游职业中专(以下简称“涉外职中”)在“阳光德育”的大背景下,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和育人实效,构建了一个涵盖课内课外、全员参与的思政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命题的提出引发教育领域广泛关注、讨论与研究。1992年,王道俊和郭文安提出了主体教育论的教育思想。30年里,主体教育论经历了提出、发展与建构的艰难探索过程。主体教育论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教育实践,积极开展教育实验,旨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体教育论需要把握新
Among the most common cancer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has a high rate of tumor recurrence,tumor dormancy,and drug resistance after initial successful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A small subset
期刊
专题训练是高三第二轮复习的重点。尝试以一节高三第二轮复习的说明文阅读理解讲析课为例,采用学生合作的习题讲析方式,探讨习题讲析课的课堂步骤、学习效果,以求提高体裁类语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的效率。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是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明确提出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这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
长输油气管道沿线第三方施工越来越多,第三方施工已经成为中国油气管道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第三方施工涉及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比较多,加之第三方单位和管道企业对各自的行业互不了解,这就导致了油气管道保护方案的编制没有针对性,审核效率低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也为管道运行埋下安全隐患。为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文章结合中国各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要求,按照公路、铁路、电力线路、水域河渠以及新建管道等常见第三方施
<正>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数学建模主题活动于2021年7月15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这次活动以“课堂内外的数学建模”为主题,由中国香港儒莲教科文机构和中华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实验学校数学建模中心师生团队参与策划和组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中,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主席梁贯成教授特别向主题活动发来祝贺和嘉勉.
期刊
夸美纽斯与卢梭的教育思想都渗透着自然主义,“自然”是二者关于教育论述的共同核心话语,夸美纽斯在教育适应自然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系统地论述了存在于人本身的道德唤醒。卢梭在培养“自然人“的归旨上详细地阐释了儿童的自然发展与道德养成。重温并比较夸美纽斯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会发现在儿童自然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关于德育的认识有许多共同之处,这对当今德育的实施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