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鉴定》的出版意义探析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q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美的玉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亦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源远流长的玉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中国玉器鉴定》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本书不但详细介绍了玉器鉴定的各种知识,而且对玉器的文化性与精神内涵作了详细梳理。阅读本书能使读者深入了解我国玉器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玉器的发源、发展、制作工艺、风格流派,以及玉器的造假与鉴定方法等知识。
  本书的出版有利于玉器鉴赏知识和玉文化在大众中的传播,有利于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添砖加瓦。
  关键词:玉器鉴定;玉文化;出版意义;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241-03
  一、《中国玉器鉴定》的出版符合市场需求
  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被重新审视、发掘,国内掀起国学热潮,海外亦有汉学兴起,这是中国经济富强的客观结果之一[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将其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同年12月,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
  随着党中央在政策及舆论等方面对传统文化扶持力度的加大,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热播,带动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书市场的火热。各种传统名著及历史文化类、书法国画类、工艺美术类图书大量出版,琳琅满目、百花齐放。鉴宝类节目也带动了社会上文玩热的兴起,参与收藏、鉴赏文玩的普通大众愈来愈多,他们需要大量的文玩鉴定类图书,帮助自身快速掌握基本的文玩知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玉器鉴定》的出版是符合市场需求以及读者需求的。玉器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玉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玉器鉴定》的出版响应了党中央大力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对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创造了优秀图书应有的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
  二、《中国玉器鉴定》的出版弥补了同类图书的不足
  在当下的图书市场,玉器鉴定类的图书数量繁多、琳琅满目。大量的玉器鉴定类图书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以玉石种类划分,专门讲解某一种玉石的鉴定、鉴别方法,如京东图书商城热销的《一本书读懂翡翠》《和田玉鉴定与评估》《绿松石鉴定与评估》等。这类图书通常选择市场上热门的某种玉材,专门介绍此种玉石的特征、产地、制作工艺等知识,再介绍造假手段、鉴别方法等知识,通过图片对比,使读者掌握此种玉石的鉴定方法。
  第二类仍以玉石种类划分,但选择多种常见玉材,对每种玉材的真假鉴定方法分别进行介绍,如京东图书商城热销的《一眼辨真伪:师俊超手把手教你玩玉石》《宝玉石鉴定与评价》《珠宝玉石鉴定指南》等。这类图书的体例和第一类图书基本相似,只是涉及的玉石种类更加全面,一本书介绍多种常见玉石的相关知识。
  第三类专门讲解古玉器的鉴定方法,如京东图书商城热销的《中国古玉器真赝对比鉴定》《古代玉器真伪鉴别与价值评估》《古玉鉴别》等。这类图书通常介绍古玉器的历史风格与特征、典型工艺与纹饰,以及古玉造假的各种方法与鉴别技巧等。
  以上三种类型是目前市场上玉器鉴定类图书最常见的种类,比较注重专业性与实用性,但较少关注玉器的文化性与思想内涵,比较适合文玩收藏鉴定人士及爱好者阅读,但普通大众较少会购买此类图书。
  《中国玉器鉴定》一书的内容远比以上三种类型更加丰富全面,本书共包含五章内容,第一章讲解中国古代的玉文化,第二章阐述中国古代玉器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梳理中国古代玉器的时代风格与特征,第四章介绍中国古代玉器的鉴定,第五章涉及主要玉材的分析与鉴定。
  本书的第五章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16种玉材的知识,如和田玉、翡翠、岫玉、独山玉、密玉等,分别介绍了每种玉材的特征、产地、制作工艺,以及真假鉴定方法等知识,实际上包含了上述三种类型图书中前两种类型的内容。
  本书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阐述了我国玉器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玉器的风格特征、制作工艺、器型特点、典型纹饰、造假方法和鉴别方法,实际上包含了上述三种类型图书中第三种类型的内容,即古玉器的鉴定知识。而本书第一章的内容则是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都很少涉及的,即详细深入地讲解中国玉文化——玉器蕴含的文化內涵与思想内涵、玉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玉器和玉匠背后流传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人们爱玉、敬玉的传统等。源远流长的玉文化是玉器传承和发展的根与魂,在鉴赏精美玉器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
  《中国玉器鉴定》一书坚持专业性、实用性与文化性并重,不但详细讲解了各种玉材的知识及辨析玉器真伪的方法,亦精心梳理了玉文化知识,以独特的视角娓娓道来,既适合玉器收藏鉴赏人士阅读,也适合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大众阅读。本书的出版不但有利于博大精深的玉文化知识的传播,对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无疑也具有推动作用。本书弥补了玉器鉴定类图书偏重专业性,不适合向普通大众推广的不足。   三、《中国玉器鉴定》的作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中国玉器鉴定》一书的作者为岳峰,字喜朝,毕业于新疆大学历史系,是我国著名文物艺术品鉴赏家,中国玉文化学者,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文化部艺术品服务中心民间文物鉴定师,中国当代玉雕艺术评论家,中国艺术品交易所高级顾问,曾发表《略谈高科技时代中的文物艺术品鉴定》《在和田白玉鉴定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文物鉴定与文物鉴定学略论》等多篇艺术品鉴定相关方向专业论文,并出版专著《和田玉与中华文明·和田玉收藏与鉴赏》。
  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文物艺术品鉴定的方法理论和文物鉴定学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艺术品鉴定专业知识、玉文化知识和玉器鉴定经验,拥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优秀的作者是打造精品图书的基础,《中国玉器鉴定》的作者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丰富的从业经验、过硬的专业本领,为打造质量精良、专业实用、文化价值高的优秀图书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编写过程中,作者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出土玉器的考古报告,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论著,经常去各博物馆观察、记录藏品玉器的实物特征,将各类玉器的材质、器型、纹饰、工艺等细部特征熟记于心,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文物、艺术品特别是玉器鉴定工作的经验,花费多年时间编写本书,力求观点严谨、资料正确,力争将本书打造为不可多得的研究与鉴赏玉器的参考书。
  四、《中国玉器鉴定》体例合理、严谨客观、实用性强
  在编写上,本书的第二章、第三章先以时间为轴线,从旧石器时代的玉器开始,至清代玉器为止,详细介绍了我国玉器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时代风格与特征。从汉代玉器独有的“汉八刀”技法到明代玉器盛行的“花下压花”技法,清晰梳理了我国玉器“神玉—王玉—民玉”的历史脉络,读者阅读本书能快速了解我国玉器发展历史的架构。本书的第四章、第五章以我国玉器的主要种类、主要纹饰、古玉的仿造方法及鉴别方法,以及主要玉材的分析与鉴定等知识为轴线,详细介绍了我国古玉器与现代各种常见玉材的知识以及鉴定方法。无论是神圣的玉礼器、文人钟爱的玉制文房清供、百姓追捧的玉佩饰,还是乳钉纹、螭纹、凤鸟纹,以及比重鉴别法、硬度鉴别法、光谱分析法等等,读者都可以快速找到书中相应的内容,获取所需知识。
  本书查找便捷、实用性较强,并且配有大量精美图片,从历代古玉器到各种现代玉器作品,丰富全面,可供读者对应书中知识点进行参考,有利于读者理解记忆。
  五、《中国玉器鉴定》对玉文化提出了独到见解
  我国玉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不断吸纳、融合以礼乐文明为显著特征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极富生命力的哲学、伦理学与美学价值。我国玉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玉比德”的用玉观念,孔子在其道德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玉有“十一德”的观点,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仁、义、礼、智、信”的哲学与伦理学思想和“瑕不掩瑜”“表里如一”的美学品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玉德”学说,成为中国人民爱玉、敬玉的精神根源,亦成为我国玉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支柱。
  《中国玉器鉴定》一书在浩瀚的玉文化中采撷精华,根据我国历史上玉器在宗教、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生活等领域发挥的独特作用,对玉器在我国古代社会各个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梳理总结,提出了自己精彩独到的见解。
  (一)玉器在政治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早在夏朝的齐家文化中,就出现了帝王用玉。西周的玉器则进一步政治化,君臣次序、贵贱等级、长幼辈分、地位高下都可通过玉器来体现,并且宫廷制定了详细的用玉制度,玉的使用被编入法典成为统治国家的手段,成为政治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
  《周礼》中有关用玉的规定有上百条之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诸领域,涵盖祭祀、庙制、朝聘、盟会、婚丧、车服、音乐等方面,如“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西周的统治主要是依靠神治和人治,因此建立了“六器”与“六瑞”的用玉制度。前者用于神治,祭祀天地四方;后者用于人治,是官爵等级的象征。这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政治用玉制度,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对后世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秦朝,秦始皇将和氏璧制成一枚传国玉玺,从此这枚传国玉玺成为历代帝王争夺的至宝,象征国家最高权力和威严,“玉玺”也成为皇帝印章的专用名称,一直延续到清代。
  (二)玉在外交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根据考古研究,和田玉被发现后,昆仑山的先民们便开拓了一条将和田玉运输到中原以及中亚、欧洲的路线,这条路线即玉石之路。这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学者们的研究,目前有关这条路线的观点已达成一定的共识。这条路线形成的历史有五六千年,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沟通东西方政治、文化及商贸的运输线,也是距离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陆路交通大动脉。
  昆仑美玉成为古时西域与中原交流的媒介,也是东方与西方交流的媒介。玉石之路见证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旧随汉使千堆宝,少答胡王万匹罗”;又如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所说,“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昆侖美玉成了中国与友邦之间友谊与和平的象征。夏、商、周时期,中原与西域就有玉石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繁华,进一步巩固和保障了玉石之路的发展。
  (三)玉与我国的语言文字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中,涉及玉的地方非常多。汉字中从玉的字近500个,用玉所组的词更是不计其数,仅《汉语大词典》以玉为词根的词就达1000多个,涉及山河建筑、动物植物、食品物品等,可谓无所不包。
  与玉相关的成语亦是丰富多彩,如“冰清玉洁”“金科玉律”“金玉满堂”等,大多具有财富、道德、美丽、和平等美好寓意,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由于玉是美丽、吉祥、高洁的象征,我国常见人名从玉的现象,根据《中国古今名人大辞典》,名字与玉相关的名人在1700位左右,足见玉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中华民族为何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了[3]。
  另外,《中国玉器鉴定》还梳理了玉与宗教信仰、玉与思想道德、玉与社会风俗、玉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以及玉的美学特征等玉文化知识,其对玉文化精彩独到的见解,是本书的重要出版特色。
  本书对玉文化进行梳理时,引用了大量的古籍资料、考古报告、历史典故,观点鲜明、客觀深入、条理分明,并且语言生动流畅,可读性很强。
  中国玉文化所蕴含的哲学、伦理学以及美学思想,不仅区别于其他地区与民族的玉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弘扬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建立公平、公正、健康的政治和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六、结语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积极响应中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根据市场的动向和大众的需求,发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将《中国玉器鉴定》一书打造为内容过硬、质量上乘的高品质玉器鉴定及玉文化读物,在玉文化与大众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加深了大众对玉器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大众对玉文化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对读者和社会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国家文化形象的塑造,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积极贡献,推动了玉文化的有序传承。因此,《中国玉器鉴定》一书的出版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冉.出版与传统文化传播[J].法制与社会,2009(20):323.
  [2] 周绚隆.传统文化传承与普及中的出版角色[J].出版参考,2017(12):1.
  [3] 岳峰.中国玉器鉴定[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9:11-52.
  作者简介:梁瑶(1980—),女,北京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类图书的编辑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好的体育新闻标题既要用之于新闻,又要用之于体育,一旦舍弃其一便非上乘。体育新闻标题不应仅仅描述比赛的胜负,还应该使新闻本身富有声音、画面的变化,从而增加其娱乐审美功能,这同时也与受众需求和体育追求相吻合,与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相适应。本文结合东京奥运会的体育报道分析当代体育新闻标题制作的新视角,并梳理体育新闻标题的内涵和风格流变。  关键词:东京奥运会;体育新闻标题;风格流变;全新视角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当代中国人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健康科普期刊的热度因此持续走高.基于此背景,本文从健康传播学的理论视角出发,以中国知名的健康科普期刊《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广告产业链不断完善,微博广告也愈发成熟,微博测评类广告成为微博“意见领袖”发布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微博测评类广告以测评报告为主要内容,这种内容是一种类口碑信息,能同时结合发布广告的“意见领袖”的特点起作用。本文通过量化与质化结合的方式,探究这类广告的内容形式及发布广告的“意见领袖”特点对广告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测评类广告;“意见领袖”;广告效果  中图分类号
摘要:本文从塑料行业微信公众号的角度出发,以期刊《工程塑料应用》微信公众号为例,讨论导航栏目设置和用户分析、内容策划和编辑、推广渠道和运营模式三方面在微信公众号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微信公众号对于科技期刊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开展丰富的线下活动,根据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和热点编写知识文章,并每天定时推送,与读者及时互动,可以保持公众号的活跃度,促进用户量稳定增长;借鉴商业化公众号的发展思路,同时发挥
摘要:国产动画电影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传播始终贯穿中国动画电影每一个环节,对中国动画电影而言,传统文化就是优质原创与长远发展的根基。近年来不断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所获票房非常可观,应用于这些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动画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价值以及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的内涵分析为基础,从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两个层面探索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
摘要:新闻报道是一个实践性的工作,在拍摄报道过程中,通过记者的身份转化,可以帮助选题深化,进程推进和内容赋能。本文以实际采访作为案例,分析身份转换的应用方法,进而充分理解新闻摄影的社会视角。新闻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以及由图片产生的话语权,这就要求摄影记者拥有较强的共情能力,能够从不同视角、不同立场看待事件,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新闻摄影;视觉新闻;身份转换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
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高校校报的受众群体减少,影响力持续下降.为提升校报的可读性,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校报必须发挥自身特性,在做好新闻传播
摘要: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如何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对文化传播方式进行革新,成了当下研究的热点方向。书法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点内容,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创新书法教育传播模式,使其能够适应当下信息传播发展的大环境,同时,寻找新媒体背景下书法教育传播新思路,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新媒体;书法教育;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
摘要:新媒体的诞生给纸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势,纸媒难以企及。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想要吸引受众注意、扩大自身影响力,必须不断调整和创新写作方式。细观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为助力纸媒走出困境,成功转型,本文基于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内涵,就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两者融合创新的可行路径,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报纸
摘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广告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也是广告学专业学生要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广告创作方法,对广告运营规律有基本的了解。广告学概论一流课程的建设为学生开展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广告学概论;一流本科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