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下机器人在复杂浅海海域地震采集作业中的应用

来源 :物探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节点仪器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各大油公司的地震采集项目,其高效、稳定、安全、资料品质高等特性使其受到了各方青睐。随着浅海成熟油区海域的复杂性逐渐增加,甲方对于项目运作的精度、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原有的施工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本文以在东南亚某海域地震采集项目的成功运作为例,介绍了小型水下机器人在复杂浅海海域进行节点采集系统作业应用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用序贯法测定0.2%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学龄前儿童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的学龄前儿童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体重10.1~28.4 kg,ASAⅠ~Ⅱ级,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2%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2%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1 mL/kg,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减少容量0.1 mL/kg;若阻滞不完全,则下一例增加容量0.1 mL/kg。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
随着LiDAR测绘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LiDAR技术获取物探工区高精度的基础测绘资料,尤其是在山地等复杂区域,从而提升施工过程的精细化和标准化,保障物探项目更加安全和高效地运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对LiDAR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是进行其它后续工作的基础。利用柴达木盆地圆顶山地区LiDAR测绘成果作为研究对象,使用RTK外业实测点对比、分析和评价其高程的精度,为后续LiDAR成果的应用和
目的评价唤醒麻醉在小儿癫痫脑功能区病灶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整理分析18例在唤醒麻醉下完成小儿癫痫脑功能区病灶切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唤醒麻醉方法、手术体位、术中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17例采用3A(入睡-清醒-再入睡)模式顺利完成唤醒下癫痫病灶切除术;1例在唤醒后神经功能测试时反复癫痫发作,无法配合,改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5例采用仰卧位,13例采用侧卧位。术中并发症:恶心3例,癫痫发作6例,发作预感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8例随访2~7年,未见重要神经功能损伤。Engel
近年来儿童泌尿系结石发病率有所上升,主要以上尿路结石为主,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输尿管软镜技术、各种改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腹腔镜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以及外科机器人辅助切开取石术等新兴技术逐步运用于儿童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虽然治疗手段多样,但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了解每种技术的特点,有助于为儿童上尿路结石患者做出更合适的治疗选择。
髋关节不稳定、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完全脱位,是脑性瘫痪儿童最多见的肢体畸形之一,其发病率高达35%。本文以系统复习新近的相关文献为基础,着重描述脑性瘫痪儿童股骨近端和髋臼发育异常的发生机制、自然病史演变过程以及引发髋关节移位的危险因素,详尽介绍髋关节移位的X线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目的是为矫形外科医师提供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的评价技术。
可控震源有线一致性测试主要对检验震源激发与仪器采集的同步性、比较仪器真参考信号与震源扫描控制信号的一致性以及评估震源地面力信号特征的合规性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文章对比了新旧两种一致性测试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同特点;从原理上阐述了新方法的合理性、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对测试流程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描述;对所得结果的正确分析做了诠释。了解新的测试方法有助于在无法直接引入模拟信号采集的数字检波器系统中进行测试,其效果等同于原有震源有线一致性测试检验。该方法能在高效施工中方便快捷地完成,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文章以目前国际勘探事业部中亚两个项目在同一作业队同时使用不同频段内置电台的测量设备施工现状,介绍了两种方法,使用一个基准站接收机,同时连接两个不同频段差分电台,分别发射不同频段的差分改正信号。这样,在同一施工区域,使用不同频段内置电台的接收机作为流动站,可以同时接收一个基站发出的RTK差分改正信号进行测量。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技术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DDH矫形术的76例D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电脑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加速康复组(ERAS组)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8例。比较ERAS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并采用Wong 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小儿后天性肘内翻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由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6例肘内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截骨矫形手术治疗。其中男童10例,女童6例,平均年龄7.7岁。术前根据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行肘关节CT扫描,建立数字模型,按照1∶1等比例打印3D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设计截骨平面,术中参照3D模型实施截骨矫形。手术后6个月复查,采用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
目的对腹膜后寄生胎产前超声特征及手术方式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方法以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的7例腹膜后寄生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产前超声特征、寄生部位、寄生胎数目、手术方式、术前术后AFP、合并症以及病理结果资料。以“寄生胎”、“胎中胎”或“fetus-in-fetu”,“parasite twin”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检索收集自2010—2020年的文献,总结近10年文献报道的寄生胎患者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