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手综合征是一组以局部疼痛、肿胀、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受限,且症状、体征在运动后加重为特征的综合症。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脑卒中患者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模式导致肩、腕关节损伤、上肢体液回流受阻及中枢神经损伤后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等有关。本病多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其治疗应重在预防,而且必须及早治疗,防止由Ⅰ期转为Ⅲ期,遗留萎缩、挛缩等后遗症。尽量避免各类可导致本综合征的有害因素。其中,保持正确体位、早期合理的患肢功能训练以及避免患肢输液,都是积极的措施。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风、痹证等范畴,大多病程长,病情迁延难愈。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入络的理论,笔者认为辨证属气虚血瘀。津液在体内的输布及其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所谓“气行水亦行”(《血证论》),《类经》亦云“元气足则运化正常,水道自利”。气虚时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异常,津液输布、排泄过程也随之受阻,聚而为湿为水为肿。唐容川云:“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瘀而兼水也。”故气虚血瘀均可导致手及上肢浮肿。根据“虚可致瘀”等理论,气虚则帅血无力,血瘀则气行失畅,血瘀气壅,脉道不利,则气血难达四末,筋脉肌肉失养,故出现偏瘫侧肩、肘、腕疼痛,活动受限,皮肤发凉、发紫等症状。治以补气扶正、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笔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本病。方中重用黄芪,其目的在于补气以活血祛瘀;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行气、祛瘀止痛;地龙通经活络、清热、息风、利尿;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并有温经散寒止痛之功。若上肢及肩部疼痛明显者加全蝎、蜈蚣(二药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使药力直达病所,缓解疼痛)研末吞服,每次各1g,每日两次。中药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尤其在缓解上肢疼痛和改善皮色方面疗效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