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完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公共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民健康方面不安全的隐患日益突出,医疗卫生体制矛盾日益尖锐,现行的公共卫生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面临巨大挑战,突出表现为:中国没有如期实现"千年目标",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在医院体系"以药养医"的局面下,中国卫生表现出严重的"表面市场化"危机;医疗社会风气不良;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过于狭窄;医疗卫生体制安排不合理;治疗"服务结果买单"和非普遍服务性质的高额保险购买费用的病后保障模式,造成无法实现"健康保障"模式下社会保障系统的建立和运转,也加重了财政的负担并陷入恶性的财政支出循环危机等。有鉴于此,开展和推动旨在保障人民健康、富民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及战略——"健康革命"——势在必行。"健康革命"的核心是国家从投资卫生转向投资人民健康,构建由公共卫生事业(公共产品,如急救、预防、疾控、保健、预警应急、教育、计划生育、信息服务、咨询、社会与健康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等)、公民终身健康社会保障系统(半公共产品,如医疗救济、基本医疗保障系统、商业保险系统、健康普遍服务基金与转移支付、慈善)、全民大健康服务产业(市场化私人竞争性产品,如专科保健、健康理财、健身服务等专项服务,体育产业,制药业,健康食品,各类有利于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和降低健康安全风险的产品和服务)的"三位一体"的新型现代国民卫生体系,提倡制定《健康"促进"法》(明确国家发展人民健康为重要国家发展目标,为构建全民健康社会、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公民终身健康保障系统、现代国民卫生体系、全民大健康服务产业作法律支撑,并使医疗腐败、医疗渎职、以医害人、人为造成健康危害、造成重大健康安全隐患等行为的惩治有法可依,嫁接和接轨现有法律体系)、搭建"BtoP"健康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移动电子政务平台等,创造健康财富,实现健康富民,体现以人为本。通过这场健康革命,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现代国民卫生体系和基于预防的、以健康为目标的国民"健康保障"体制,并提出"以保促防"和"以防强保"的、新型的、以健康为目标的"健康保障"模式,改善当前"以药养医"体制下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公民终身健康档案、健康护照等新概念,从而有效解决当前所遇到的问题,缓解健康不安全造成的危险和损失,推动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转变思路,抓住机遇,跳出以临床医学为主的"防病治病"的小圈子,在积极促进临床医学发展的同时,从所有社会活动的源头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发展预防医学普遍服务(如社区、农村等),完善和调整卫生支出的投资方向,重新科学判断和界定财政在卫生和健康领域的作用和干预内容,建立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以社会主义市场为基础的现代国民卫生体制,从投资卫生转向投资人民健康,实现从传统的医疗保障模式向现代健康保障模式的跨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完成健康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