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暴露对血管内皮细胞毒性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我国大气污染严重,PM2.5水平严重超标,研究发现PM2.5暴露与人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迄今为研究发现PM2.5对人体作用机制主要为氧化应激、炎症刺激以及遗传损伤等,但是不能完全解释PM2.5对细胞损伤以及在凋亡中作用。本课题通过PM2.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染毒,探讨PM2.5对细胞毒性,并且分析在细胞凋亡中作用及相关机制,为以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研究以HUVEC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PM2.5染毒细胞不同时间,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评估不同时间(6h、12h、18h、24h、36h)、不同浓度(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300μg/ml)细胞存活率;应用微量酶标法测定细胞染毒后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并且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OS)强度变化;流行细胞仪测量细胞凋亡率、JC-1法测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PM2.5使HUVEC细胞生长状态产生明显影响,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体积增大,并且出现了伪足;在6h PM2.5浓度300μg/ml,18h、24h PM2.5浓度100、200、300μg/ml,36h PM2.5各浓度等染毒组吸光度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存活率随着PM2.5浓度增加逐渐降低;不同浓度PM2.5染毒细胞24h,LDH水平逐渐升高,并且50、100、200、300μg/ml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2.5浓度300μg/ml染毒细胞24h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M2.5浓度升高ROS荧光强度逐渐增强;PM2.5染毒细胞24h细胞凋亡率随着PM2.5浓度增大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2.5染毒细胞24h线粒体膜电位(△Ψm)随着PM2.5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并且在浓度300μ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2.5染毒影响HUVEC细胞生长状况,导致细胞形态改变,降低了细胞存活率;PM2.5对细胞产生了明显毒性反应,并且提高了细胞凋亡率;PM2.5染毒细胞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M2.5可能依赖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2014年,我国《行政诉讼法》增设了关于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规定。然而近五年过去了,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在实践中出现了适用范围模糊、审理期限较长、审判组织单一等问题。其并没
本文分析微课资源库建设现状,论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课资源库建设的做法,提出做好微课资源库建设统筹规划、组建一支"精技术、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微课制作团队、
结构体系的可靠性与结构的失效模式有关。在非概率条件下,结构体系的可靠性取决于非概率可靠性指标最小的最危险失效模式。最危险失效模式的识别及相应极限状态方程的建立是结
针对数字通信系统中符号间干扰(ISI)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π/4 DQPSK解调的自适应盲均衡和载波恢复算法。T/4 CMA盲均衡器利用接收信号的所有采样点进行迭代,解决了采样相位
介绍了汽车保险杠外分型和内分型注射模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保险杠注射模结构将采用定模取件的方式,该方式结合了外分型和内分型的结构优点,模具结构简单,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