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我国大气污染严重,PM2.5水平严重超标,研究发现PM2.5暴露与人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迄今为研究发现PM2.5对人体作用机制主要为氧化应激、炎症刺激以及遗传损伤等,但是不能完全解释PM2.5对细胞损伤以及在凋亡中作用。本课题通过PM2.5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染毒,探讨PM2.5对细胞毒性,并且分析在细胞凋亡中作用及相关机制,为以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研究以HUVEC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PM2.5染毒细胞不同时间,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评估不同时间(6h、12h、18h、24h、36h)、不同浓度(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300μg/ml)细胞存活率;应用微量酶标法测定细胞染毒后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并且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OS)强度变化;流行细胞仪测量细胞凋亡率、JC-1法测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PM2.5使HUVEC细胞生长状态产生明显影响,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体积增大,并且出现了伪足;在6h PM2.5浓度300μg/ml,18h、24h PM2.5浓度100、200、300μg/ml,36h PM2.5各浓度等染毒组吸光度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存活率随着PM2.5浓度增加逐渐降低;不同浓度PM2.5染毒细胞24h,LDH水平逐渐升高,并且50、100、200、300μg/ml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2.5浓度300μg/ml染毒细胞24h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PM2.5浓度升高ROS荧光强度逐渐增强;PM2.5染毒细胞24h细胞凋亡率随着PM2.5浓度增大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2.5染毒细胞24h线粒体膜电位(△Ψm)随着PM2.5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并且在浓度300μ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2.5染毒影响HUVEC细胞生长状况,导致细胞形态改变,降低了细胞存活率;PM2.5对细胞产生了明显毒性反应,并且提高了细胞凋亡率;PM2.5染毒细胞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M2.5可能依赖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