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6例脊髓损伤患者按本科综合康复治疗程序进行治疗:一、对各种并发症如泌尿系感染、神经原性膀胱及直肠、痉挛、疼痛、植物神经过反射、压疮、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等的处理。二、不同时期的康复治疗:1、急性期康复(伤后8周内)①良姿位的处理;②被动运动及牵伸;③恰当的主动运动;④胸腔护理及呼吸肌训练;⑤血管舒缩训练;2、早期康复(8周—3月)①各种体位下的平衡训练;②残存肌肌力增强训练;③关键肌的牵伸;④功能训练;⑤各种体育运动:3、中后期康复(3个月至1年):①强化肌力及全身状况的训练;②完善高难度转移技巧和轮椅活动;③继续有利于身心的体育活动:④配戴支具站立及步态训练。观察随访时间1年。治疗初期、中期及末期进行ASIA评定确定是否渡过休克期,判断损伤平面及程度,并对神经原性膀胱进行分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FIM运动分的变化。结果:1、15例患者(15.625%)损伤水平下降了1-3个节段。2、A级患者有9.09%变为B级,6.06%变为C级,B级患者38.89%变为C级,22.22%变为D级,C级患者67.74%变为D级。3、神经原性膀胱的变化:四肢瘫型(Q型)患者12.5%变为截瘫型(P型),8.3%变为协同性脊髓松弛型(S型),20.83%变为大脑脊髓束残留型(C型);P型患者31.58%变为S型;4、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泌尿系感染发生率30.19%,痉挛及疼痛发生率48.11%、缓解率88.23%,植物神经过反射发生率22.64%、压疮发生率10.38%、治愈率81.82%,异位骨化发生率7.5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77%,治愈率100%。5、治疗前、治疗中期及末期的FIM运动分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程序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有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