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化学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5例,B组2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结构、病程及皮损分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A组采用3S-03AB光疗仪,辐射强度为45mW/cm~2,峰值为311 nm[中波紫外线(UVB)]全身照射,初始计量根据患者的皮肤类型确定。初次计量0.5J/cm~2,每次固定增加0.1J/cm~2,每周照射5次,3周为1个疗程,最大剂量为1.2J/cm~2。B组采用光化学疗法治疗,在光疗前2小时口服药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1~3周疗效见表1,两组患者的基愈率相比,采用t检验方法,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中发现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疗效好,而且疗程也短。斑片状患者的疗效比点滴状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A组中12例(34.3%)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发黑、瘙痒、干燥、脱屑。B组中13例(61.9%)出现头痛、恶心、唇干、口干等,经给予外用药物外涂后症状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异常。结论:实验证实,银屑病患者接受UVB光疗后皮损中亲润的T细胞数目下降,系T细胞凋亡所致。单独进行UVB照射疗效不佳,1周后有效率8.6%,2周后有效率42.9%,3周后有效为57.1%,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可能与患者的皮损面积大小及病程长短有关。但在UVB照射前给一定口服药物的患者,1周后有效率达38.1%,2周后有效率76.2%,3周后有效为85.7%,3周后能增强紫外线的吸收,提示光疗结合某些药物不仅可以缩短疗程,而且也提高临床治愈率。在治疗过程中B组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的比率较A组高,达61.9%,经对症给药处理后,可明显缓解。总的来说,光化学疗法疗效优于光疗法,是一种临床治疗中值得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