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创作正值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期,随着对国外小说的阅读和翻译,新的小说观念开始逐渐渗透到身兼翻译家、作家二职的鲁迅的汉语写作中。鲁迅在继承中国传统小说精华的同时,又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巢臼,与现代主义精神息息相通,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鲁迅的先驱作用不仅体现在这种精神上,还体现在对现代小说中常用的艺术形式的大胆使用上。作为一位跨时代的小说大师,伴随着体认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他的小说叙述方式也有个变化发展的过程。鲁迅小说在叙述上的变化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叙述者的变迁、叙述时间以及文本叙述结构的变异等等,这些都是叙述的宏观方面的变化,其实在文本叙述中,一些微观的叙述方式也同样体现着鲁迅小说向现代演变的轨迹,比如小说叙述中的转述语便是如此。这一历来不被学者所重视的叙述方式,就明显地标示着鲁迅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分野,以及现代小说丰富的叙述内涵。正如著名学者赵毅衡所言:"比起五四小说其它叙述学特征变化来说,转述语似乎不太重要。然而,转述方式是主体分布的重要表征,对理解五四小说有重大意义。"本文拟用定量统计的方法,从转述语的分布特点入手,历时考察中国文学现代转型期鲁迅小说转述方式从传统向现代变化发展的轨迹,揭示西方叙事方式对鲁迅创作的影响及转述方式现代转型的文化意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根本的趋势:鲁迅创作初期,在叙述主体和人物主体之间发生的对话语的控制权的争斗中,人物主体像在古代小说中那样,服服帖帖,处于被叙述主体牢牢控制的地位。然而随着鲁迅对国外小说的阅读和翻译,新的小说观念开始逐渐渗透到鲁迅的汉语写作中,文化上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抬头以及语言意识的相对化,叙事文学的根本观念以及对主客体关系的阐释立场发生了变化。人物主体开始反抗叙述主体的控制,以致出现了这样前所未有的局面:人物语流和叙述语流分不清畛域,出现了亦此亦彼的含混情形,后期创作更是使用对话迫使叙述者完全让位于人物,把发言权全部交给了人物,人物语流融化、统辖了叙述语流。这正是现代复调小说的特征之一。鲁迅小说突破了中国小说长期沿袭的、单调的转述方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转述语,极大地拓展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