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个体的自尊与身体自尊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法,对贵州、黑龙江、广西、新疆、浙江、重庆、广东、湖北、江西、云南、上海十一省市共13720名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及其自尊与身体自尊间的关系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极端分组法,将过去3个月(12周)中至少以中等强度进行每周5次,每次30分钟(或每周累计至少2.5小时)的体育活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运动训练)的个体作为锻炼组,以未达次标准者为非锻炼组,以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体型选择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结果:差异检验结果表明,1)小学锻炼组自尊优于非锻炼组(t=-10.452,p<.001),但在实际体型与理想体型差值上两组差异不显著(t=-.163,p>.05);2)初中组锻炼组自尊分数显著高于非锻炼组(t=-3.208,p<.05),但在实际体型与理想体型差值上依然不显著(t=1.499,p>.05)在自尊分数和实际体型与理想体型差值均上未见显著差异(t=-.195,p=.845;t=-.682,p=.496);3)高中锻炼组自尊优于非锻炼组(t=-5.685,p<.001),且在实际体型与理想体型差值上两组差异显著(t=2.264,p<.05)。结论:1)锻炼组的自尊感优于非锻炼组,且具有跨年龄一致性,说明锻炼有助于高自尊的养成。2)在小学、初中阶段差异不显著的实际体型与理想体型差值在高中阶段出现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高中生在青春期身体观念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