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PPARγ潜在互作蛋白的影响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肥胖发生率的快速增长,肥胖的有效防治一直是被重点关注的问题。能量过剩是导致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运动是调节高脂饮食诱发的机体能量失衡的有效手段。在转录水平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影响棕色化进程,调节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脂肪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和质谱分析的方法,对PPAR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基于已知的通路,探究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PPARγ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及可能通路的影响。研究方法:3周龄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级SD雄性大鼠共32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编号:SCXK(京)2014-0008,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科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937A)。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标准安静组(C组),标准运动组(CE组),高脂安静组(H组)和高脂运动组(HE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进行8周实验干预,其中安静组安静饲养,运动组则执行8周有氧运动干预方案,每周运动5天,每次干预共60min,包括5min的热身阶段,50min的训练阶段,5min的恢复阶段。大鼠自由饮水、饮食。标准饮食组使用标准对照饲料(D12450B,脂肪提供10%的总热量),高脂饮食组使用高脂饲料(D12451,脂肪提供45%的总热量)。在运动组大鼠最后一次运动后48小时,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后,称量大鼠体重,并用DEXA测量仪测试大鼠的体脂率。在腹主动脉取血后,迅速分离剪取腹股沟处皮下白色脂肪,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体重、体脂率、蛋白表达量的数据均由IBM Statistics SPSS 22.0统计软件整理分析。使用Maxquant软件进行蛋白质定量分析。数据库选择:UniprotRAT(2019.04.20 download)数据库。将目标蛋白的定量信息进行中值和persuse归一化。由于各组样本重复次数≥3次,因此直接采用t-test进行差异分析,以P<0.05,Fold change(差异倍数)>1.5为界限得到差异蛋白。之后,对差异蛋白进行GO、KEGG、PPI分析,探究差异蛋白的功能和富集通路。把所有差异蛋白上载到String网站,选择种属为Rattus norvegicus,得到所有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研究结果:(1)在8周干预后,各组大鼠体重有显著增长。与C组相比,CE组大鼠体重和体脂率显著降低(P<0.01);与H组相比,HE组大鼠体脂率显著降低(P<0.05);与CE组相比,HE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P<0.01),体脂率也显著增加(P<0.05)。(2)H组与C组相比,差异蛋白总数为33个。上调的11个,下调的22个。CE组与C组相比,差异蛋白总数为50个。上调的12个,下调的38个。HE组与H组相比,差异蛋白总数为25个。上调的6个,下调的19个。HE组与CE组相比,差异蛋白总数为19个。上调的5个,下调的14个。(3)大鼠白色脂肪中,与C组相比,H组PPARγ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CE组相比,HE组PPARγ的蛋白表达量表现出上升趋势。8周高脂膳食干预主要通过影响PPAR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来影响胆固醇结合,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结合,调节脂质代谢,进而调控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等疾病。(4)与C组相比,CE组PPARγ的蛋白表达量表现出下降趋势;与H组相比,HE组PPARγ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8周有氧运动干预主要通过影响PPAR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来影响胆固醇结合,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结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生成;磷脂酶活性,糖磷脂代谢过程,进而影响脂质代谢过程。研究结论:(1)8周高脂膳食可能通过下调PPARγ蛋白及其直接互作蛋白CRP的表达,来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并影响机体的胆固醇结合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结合,调节脂质代谢。(2)8周有氧运动干预下,PPARγ蛋白可能通过直接下调CRP蛋白,同时可能通过下调Col1a1蛋白和PRDX6蛋白的表达,影响药物代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相关通路,调控脂质储存的负调节,进而影响糖脂代谢过程。
其他文献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不仅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机遇,也使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论文在分析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科技创新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在网格生成领域,结构化网格生成由于缺乏完备的理论基础,导致网格生成在工业软件应用中占据60%~70%的人力和时间资源,成为制约工业软件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结构化的四边形网格生成作为研究内容,从黎曼度量的新视角考察四边形网格,开展基于Abel-Jacobi条件自动化生成奇异点的研究。最终,在理论上首次给出了四边形网格生成的完备理论刻画,并基于这一理论,提出基于黎曼度量的四边形网格生成算法以及基于A
人造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采样中的吸附剂性能对检测结果具有直接影响。选用5种吸附剂对芳香烃、萜烯、烷烃、酯类、芳香醇和脂肪醇类等73种有机化合物单体进行检测分析,以采样管次级目标单体的色谱保留面积占初级和次级目标单体色谱保留面积3%为限,设定穿透率指标,确定吸附剂适宜的采样流量和采样体积,优化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选用Tenax TA吸附剂,采样质量为2 000 ng、采样流量为150 mL
为提高微电网应对新能源出力和负荷不确定性能力,文章提出一种考虑灵活性资源的微电网优化控制策略。根据各类灵活性资源的源储荷特性进行分类,建立微电网双层优化调度模型。用户层引入用户侧灵活性资源,以用户费用和净负荷差值最小为优化目标,决策变量为电动汽车和可平移负荷出力功率。源储层模型加入储能侧与发电侧灵活性资源,以微电网运营商成本和失负荷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决策变量为燃气轮机、主网联络线和储能单元出力功率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从小麦远缘杂交和种质创新、单穗-穗行-穗系循环选育法,以及小麦育种的前瞻性3方面,浅谈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的发展思路。
对于装配式涵洞工程的地基而言,地基的平整度是确保装配式涵洞能够顺利安装并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关键。通过对装配式涵洞地基处理与平整度控制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控制地基或垫层平整度的施工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研究成果表明,装配式涵洞地基除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外,地基或垫层的最大平整度误差应不超过3 mm,可满足装配式涵洞对地基精度的要求,显著提高工程质量与结构稳定性。
网格生成是工程设计仿真软件的基础,在现代工业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超高速飞行器如飞机,主要部件的形状设计需要数值模拟工具来确定其空气动力和扭矩。作为计算流体力学中的离散计算域,网格在超高速飞行器仿真模拟过程中的数值计算精度范围和收敛速率都直接地受到网格质量的影响。由于凹边、凹槽和狭窄缝隙区域等复杂几何形状的存在,创建高质量的附面层网格仍然是一个重大而严峻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各
目的研究肾周白色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是否以外泌体囊泡作为运载体调控大鼠动脉血压。方法采用成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HR)和正常血压的Wistar-Kyoto(WKY)大鼠。将WKY大鼠和SHR的肾周白色脂肪置于无血清(无外泌体)培养基中培养,使用外泌体分离提取试剂盒(exoEasyMaxiKit)分离分泌囊泡。经纳米粒径测定、透射电镜和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