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孕期抑郁症是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影响大脑中情绪调节的神经传递,从而产生沮丧抑郁、极端易怒、喜怒无常、暴饮暴食或无食欲等临床表现。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同时,孕期抑郁症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研究发现,孕期抑郁症在怀孕的中期和晚期发生率极高。然而,在怀孕期间往往容易忽略对孕期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只是将孕妇的不良情绪归结为正常的生理现象,或者暂时的情绪失调。如若孕妇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严重者会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甚至出现流产的情况。由于药物治疗在孕期中可能会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考虑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来缓解、降低孕期抑郁症的症状及危害。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正念冥想对孕期抑郁症的影响,探究能够降低怀孕期间抑郁症最佳的正念冥想干预方式、周期以及频率等,为预防和降低孕期抑郁症提供循证学依据及建议。研究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0ce、EBSCO、Science Direct数据库,以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搜集正念冥想对孕期抑郁症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类文献,共1612篇,通过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研究的质量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 Man5.3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提取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运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进行异质性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偏倚性检验,从衡量标准、干预方式、干预时间、干预周期、专家指导干预频率、研究国家、研究对象的怀孕周期以及每日家庭作业正念冥想的时间来进行亚组分析,从而分析正念冥想对孕期抑郁症的影响。研究结果: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11项,共658名受试者,其中,实验组327名受试者,对照组331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正念冥想对孕期抑郁症有积极影响[SMD=-0.786,95%CI(-1.289,-0.283)](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亚组分析显示:MBCT对孕妇孕期抑郁的干预效果最好(SMD=2.795);正念冥想干预4周以内(SMD=1.756)的孕期抑郁症改善效果最明显;从怀孕的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之间(SMD=1.024)的孕期抑郁症干预效果最明显;每周专家指导孕妇正念冥想次数小于6次(SMD=2.055)的干预效果较为良好、每次干预≤60min(SMD=1.068)对孕期抑郁症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要求受试者每日自行完成家庭作业时间30min(SMD=1.822)的正念冥想干预对孕期抑郁症的改善效果最明显。(3)通过异质性检验Q=97.003,df=10,I2=88.0%(P<0.001),I2>75%,发现存在较高异质性。异质性来源有可能是衡量标准不同造成的,其中BDI-II是较为明显的异质性来源(P<0.0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BDI-II)旨在测量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Bennett et al.,2004)在对孕期抑郁患病率的系统回顾中,使用了贝克抑郁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以及结构化访谈来评估孕妇的抑郁状态,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贝克抑郁量表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相比,贝克抑郁量表有更多的身体项目,并且贝克量表的自我报告测量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人为因素,可能影响测量结果,因此造成异质性。结论:在本研究纳入的11项数据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孕期抑郁症状均有降低,说明正念冥想可有效改善孕妇怀孕期间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预防、降低和控制孕期抑郁症的发生率。通过meta分析,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了正念冥想对孕期抑郁症的正向积极影响,对预防、缓解、降低孕期抑郁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研究结论:正念冥想可通过转变认知、减轻压力等治疗方式减少孕妇的冲动行为,降低孕妇怀孕期间因角色转变而造成抑郁情绪的概率,提升孕妇对自身当下经历的正确认识,从而促使孕妇能够尽早适应新角色、新生活,摆脱孕期抑郁困扰。因此,正念冥想干预是预防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一种效果良好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对怀孕期间不便于采用药物治疗的孕期抑郁症患者有积极正向影响,可作为临床治疗孕期抑郁症的辅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