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索人体牙髓感觉昼夜节律的增龄性变化,以指导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24小时内7个等距间隔时间点,测定青年、中年、老年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牙髓感觉阈值,运用
【机 构】
:
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老年口腔科;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
【基金项目】
: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基金(D102SG022-004)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人体牙髓感觉昼夜节律的增龄性变化,以指导牙体牙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24小时内7个等距间隔时间点,测定青年、中年、老年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牙髓感觉阈值,运用Halberg余弦法分析各年龄组牙髓感觉功能的生物节律, 并比较三者的差异。结果:青年、中年、老年人牙髓感觉功能均具有近似余弦的昼夜节律变化,且三者昼夜节律性的整体变化趋势一致,感觉阈值的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0:00与12:00。青年组牙髓感觉阈值的中值显著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牙髓感觉阈值的振幅为青年>老年>中年,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体牙髓感觉功能昼夜节律性具有增龄性变化,从青年到中年,牙髓感觉阈值逐渐下降,并且牙髓感觉的昼夜波动幅度减小;从中年到老年,牙髓感觉阈值略有上升,昼夜波动幅度也略有增大。
其他文献
唐《刘如泉墓志》立于朱滔称大冀王之后,时值"四王之乱"正盛之际,是难得的河朔叛镇厚葬阵亡将士、安抚"骄兵悍将"的文物史料。建中初,藩镇割据问题严重,时逢李惟岳、李纳要求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人才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国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诞生于上海,为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父亲叶景沄是前清举人,也是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叶企孙9岁时,父亲就把他送进自己创办的敬业学校读书。该校是我
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了环境资本运营的运作过程,认为环境资本运营是环保事业的新举措,进而提出对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可行措施.
中晚唐两制草诏的区别较鲜明地体现在用纸材质上,从学士院成立之初翰林学士张垍用黄麻写诏,到代宗大历年间以内制白麻任命李栖筠为御史大夫,是翰林学士院草诏制度的一大变化
在自成体系的唐代东宫官制体系中,正三品秩的太子詹事处于该体系的顶端,掌管东宫三寺十率府之政令,堪比朝廷之尚书令。统计显示,唐代太子詹事多北方世家子弟,不少人具有科举
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平台化合物,被美国能源部列入生物基十大平台化合物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联系生物质能源与石油基工业的关键物质和桥梁,可通过氧化、加氢、醚
<正> 许多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它们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节律变化,这种变化倾向于每天重复出现。最明显的例子是健康人的口温变化。在人类、植物及动物都存在昼夜节律。大
联络口译是众多口译中的一种,它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高职高专院校口译教学实践为基础,以释意理论为指导,分析论证了联络口译能力要素及联络口译能力培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的保护、整理、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文种及其文献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