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化疗联合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抗结核药物化疗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两组均采用超声影像结果及胸部CT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临床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化疗联合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安全、高效,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超声电导仪;结核性胸膜炎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91-02
  结核性胸膜炎是肺外结核中最常见的,多发于青壮年,[1]早期规律治疗效果满意。但如治疗不规律或合并糖尿病等,往往导致胸膜增厚、粘连,形成包裹性积液或分隔积液,造成治疗困难,给患者经济和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8例,采用超声电导仪局部透药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36例,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17岁,平均46.5岁;左侧32例(41.0%),右侧35例(44.9%),双侧11例(14.1%);合并继发型肺结核者37例(47.4%),合并糖尿病16例(20.5%);病程最长半年,最短3个月,均有院外服用抗结核药物史。
  1.2 超声及胸部CT影像表现 78例超声检查胸水透声差,积液最深约35.8mm,积液最浅约18.4mm,其中无回声型8例,混合回声型45例,低回声型5例,分隔积液型20例;胸膜肥厚71例。 78例胸部CT提示胸腔少量积液,胸膜肥厚、粘连,其中37例合并继发性肺结核。
  1.3 分组 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6例,为抗结核药物联合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对照组42例,为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4 仪器和药品 超声电导仪:型号NAVA-01TD,由北京诺亚同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导入药物:异烟肼注射液 0.1g/支 国药准字 H34020518 安徽城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 0.2g/支 国药准字 H37021553 山东益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5 治疗方法 抗结核治疗方案:两组病人均使用由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组成的3HRZE/9HR方案化疗,强化期至少1个月在医院内接受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北京诺亚同舟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YZB/京0486-2009 超声电导仪及专用的凝胶贴片进行靶向药物治疗,每个贴片含异烟肼0.05g和硫酸阿米卡星0.1g,在B超定位部位处清洁皮肤后,贴上安装好带药耦合凝胶贴片,连接并固定好治疗头,电压220 V,有效超声输出功率1.5 W,每日1次,每次30分钟,6日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
  1.6 评定方法 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一个疗程后各评估一次。根据超声影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强化期1个月内,每周进行一次胸腔超声检查,之后每个月进行一次,记录胸水变化情况。
  1.7 疗效判断
  1.7.1 症状与体征观察疗效判断方法:显效为热退,患侧胸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为体温有所下降,患侧胸部疼痛疼痛减轻;无效为发热、患侧胸部疼痛症状均无改善。
  1.7.2 局部超声检查疗效判断方法:显效为胸水吸收大于或等于1/2原胸水深度;有效为胸水吸收小于1/2原胸水深度;无效为胸水无明显吸收。
  1.8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与体征观察结果 两组病例均完成1个月住院治疗后,以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缓解情况为疗效判断依据,评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经统计学处理,X2=8.633,P<0.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局部超声检查结果 两组病例均完成1个月及6个月疗程后,以患者治疗后的局部超声检查为疗效判断依据,评价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观察结果见表1及表2。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X2=9.179,P<0.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X2=6.03,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观察 治疗组肝功能异常2例,皮疹1例,白细胞减少5例。 有2例在治疗中出现局部皮肤反应,超声电导仪治疗部位治疗后皮肤潮红,未经特殊处理,后自行消失;对照组肝功能异常5例,出现消化道症状3例,白细胞减少4例。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
  3 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早期、规律治疗,疗效非常满意。但由于多种因素,如患者就诊时间晚,或对治疗依从性差,基层医院不能积极抽液等等,造成胸膜增厚、粘连、形成包裹性积液,胸水不易抽出,最终给治疗带来困难。超声电导仪经皮给药技术是近年国外出现的一种药物渗透的新方法,是一种“无创靶向给药”新方法。 超声波可通过其辐射压和空化效应,促进药物经皮肤透入体内。它可改变细胞膜和组织膜脂质结构的排列顺序,增加皮肤和组织的通透性,为药物进入体内提供了动能,可有效的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并且在深部病变组织形成药物高浓度聚集,比口服和静脉给药法的浓度高几十倍甚至百倍[2],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3]。本观察中治疗组在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后,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61.9%。半年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78.6%(P<0.005)。化疗联合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21
  [2] 朱于村. 促进透皮给药的物理和生化方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3,12:15.
  [3] 梁秉文,梁文权,平其能,等.经皮给药制剂[M].北 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2. 180.
  基金项目:
  宁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项目(2012132)
其他文献
——炒股就是炒心态,炒心性,炒人性,炒人生,炒灵性。  ——股市是最能检验人性的地方。  从这些股市玩家的论断中,可以得知,2007年的中国股民,经历了几番股市大盘的涨跌后,不管是获利还是被套牢,都不应该有任何心理落差,股市的投机性注定了股民的输赢两极化。    在牛市狂热如潮的追涨风中,“股票”成为继“猪肉”后的第二公共话题,众多的人群或被蛊惑,或被渲染,相继加入到“新股民”的行列。中国的股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