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苗、定苗是黄河流域棉区十分普及却费工费时的棉田管理措施。通过精量播种减免间苗、定苗环节,能够省工节本,但在黄河流域棉区应用的可行性尚不得而知。本文旨在探讨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新的技术途径。2011~2013年连续3年在临清市、夏津县、惠民县和东营市东营区4个地点,以常规播种保苗方式为对照,研究了精量播种保苗方式对棉花收获密度、籽棉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年份、地点和播种保苗方式对棉花收获密度、籽棉产量和单位面积铃数皆有显著的互作效应。12个点次(3年4个地点)中有10个点次精量播种保苗方式的收获密度达到4.5~8.5株/m~2,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与常规播种保苗方式相当;2011年东营点和2012年惠民点精量播种保苗方式的密度分别只有3.53株/m~2和3.63株/m~2,单位面积铃数比常规播种分别减少13.8%和9.7%,单铃重与各自的对照无显著差异,籽棉产量分别减少14.2%和5.5%。精量播种处理中2个点次减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收获密度过低,引起单位面积铃数降低所致。通过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较高的收获密度,在黄河流域棉区实行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能够实现省工节本、不减产,可作为一项重要的简化栽培措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