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hoking"是指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有关于choking的研究,choking最早被用来描述比赛失常的现象,以及比赛关键时刻的失误。考虑到可能引起比赛失误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技战术、身体状况以及运动员主观原因等,有心理学家建议,对choking的描述应反映运动过程的变化而不是运动的结果。运动员在很高的夺冠动机驱使下,由于太过努力,最终导致choking。Choking的定义几经演变,当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choking是指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国内外有关choking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干扰理论,自动化执行理论以及我国学者王进提出的过程理论。本研究对上海女足13名运动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在运动员了解choking现象的基础上,让运动员描述比赛Choking的过程和经过,从而探究女足运动员发生比赛choking的心理机制。从访谈结果来看,运动员发生choking的主要原因是面对比赛压力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其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在比赛上,干扰信息进而导致其技术动作的自动化过程受阻,在压力认知和决策执的行动态过程中,由于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最终发生choking。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纳性内容分析,共归纳出26个原始数据主题,进一步总结出9个高级主题,在9个高级主题的基础上归纳出3个概括性维度,分别是压力来源、压力下的反应以及压力导致的结果,这三个概括性维度对应了choking的诱因、choking的表现和choking的结果。女足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来自比赛的压力、来自对手的压力、来自自身的压力和来自队友的压力;面对比赛这一应激刺激,运动员会有不同的生理唤醒水平和心理焦虑水平,唤醒和焦虑的变化与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密切相关;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调控焦虑水平,把焦虑水平控制在较为适宜的范围,必然会影响其运动表现的发挥,最糟糕的结果就是运动竞赛失败。女足运动员在压力下可能导致的结果是跑动减少、控球率下降、进攻欲望降低。运动员在面对比赛压力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比赛、对手、自己、队友)的干扰,导致其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在比赛上——干扰理论;在比赛的过程中,由于干扰信息导致其技术动作的自动化过程受阻(感觉不会踢了——Ath5;头脑一片空白——Ath11)——自动执行理论,在压力认知和决策执行的动态过程中,由于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最终发生choking。访谈过程中运动员表示"(我)知道比赛很重要啊,当然想好好踢(赢球),可是一上场就不是那样的了…可能是想得太多了吧…"。另外,运动员多次提到,看到队友状态低迷,自己也很会泄气,"***今天很反常,失误有点多,我叫她也没反应,我就很(恼)火,接着自己也开始失误了……"。运动员在比赛前接收到比赛信息,教练、领导等方面的期待,比赛过程中对对手的感知、对自身状况的思考以及对外部环境(天气、裁判、观众等)的认知,都给运动员造成了巨大压力;在技战术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压力认知本身的认知、对比赛结果等其他信息的加工导致运动员的压力增加,为了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比赛,运动员会付出额外的注意努力去关注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压力认知、自我感知和焦虑状态交互作用,最终导致运动员的比赛choking。通过研究发现运动员choking的诱因以及表现,本研究后续计划尝试使用生物反馈训练结合比赛场景对运动员进行干预,以期对女足运动员比赛choking起到预防和及时干预的作用。研究结论:女足运动员发生比赛choking的心理机制主要是choking的过程理论;女足作为团体项目,比赛时场上的每个运动员都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当运动员个体发choking现象时,choking会在队友之间相互"传染"(At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