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紫光波长范围内高透光率导电玻璃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chy3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明导电玻璃的透光率、雾度与方块电阻,是对薄膜太阳能电池影响最大的三个特性。目前常用的ITO、FTO、AZO等透明导电玻璃,均为单一的平面型镀膜,类似于目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中对可见光具有的减反、增透和增加散射光效应的纳米结构设计[1],在透明导电玻璃的设计制作中还并未成熟。又因为不同的太阳能电池对不同波长范围下的光的转化效率各有不同,因此设计一批对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具有减反增透效应的透明导电玻璃,是提高各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纳米结构的透明导电玻璃的设计及加工方法,期望能够提高透明导电玻璃对可见光光谱范围内的蓝紫光的透光率,以便将此种导电玻璃用作蓝紫光波长范围内有较高外量子效率[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电极。首先采用有限时域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3]对设计的玻璃表面的微纳结构进行可见光波段的透光率仿真实验,得到能最大限度的增加蓝紫光透光率的纳米结构设计方案。实际加工过程中,采用湿法刻蚀、离子刻蚀等方式,在高透光率的白玻璃上加工微纳尺度的凸起或凹坑,然后使用磁控溅射的方法溅射ITO、FTO导电薄膜层,以便使太阳光产生衍射和散射效应,增加可见光的光谱中蓝紫光比率,从而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
其他文献
为充分盘活资金流量,挖掘资金收益,提高利息收入,为企业税利增长做贡献,本文介绍三个方面措施:一是认真分析企业资金使用规律,合理选择资金预测方法测算企业最佳资金存量;二
斑锡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以科技手段研发出来的一种新材料。“个旧锡工艺斑锡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赖庆国,为了专注于锡工艺品的探索,成立了个旧市斑锡工艺美
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江西九江学院文学教授李彪撰写的《多维视角下的鲁迅论稿》专著,2008年9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30万字,分为六篇及附录篇
网络的发展为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带来了新的契机.但目前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受管理体制、信息资源数据库保障体系、数据库信息标准化
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系统研究,对科学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战略,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初步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系统的目标、结构、功能和系统评
有人说,如果没逛过伦敦的市集,就等于没到过英国。在英国,星期天除了去教堂做礼拜外,还有另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逛市集。伦敦大约有350个大小不同、风格迥异的市集散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