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生态区二化螟越冬代种群结构特点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ern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把每一年龄群个体的数量描述为一个年龄群对整个种群的比率。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对了解种群历史,分析、预测种群动态具有重要价值。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群的比例既可决定当时种群的生存生产能力,也可预见未来的生产状况。对于昆虫这类具有幼虫期和成虫期的物种,通常利用时期结构(stage structure)来对昆虫种群进行描述。为了准确预测害虫的发生与为害,必须对害虫种群的现时时期结构进行调查了解。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沿长江流域以及南方水稻种植区,调查分析了各地二化螟越冬种群的时期结构。在22个采集点中,有18个采集点的二化螟种群,其6龄幼虫比例在各龄期比例中均最高。这表明,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二化螟种群都倾向于以6龄幼虫越冬;在其余四个采集点中,安徽阜南(FN)种群中5龄比例明显高于6龄,高出32.4%,而且4龄个体的比例也比6龄个体比例高2.7%;在广东湛江(ZJ)种群中,不但5龄所占比率比6龄高,而且4龄比率比5龄更高,多11.8%(4龄个体占越冬种群的大多数,为41.2%);广东东源(DY)种群中5龄比例比6龄高了3%,而4龄比例与6龄比例相同;江西赣县(GX)种群中5龄百分率比6龄仅多了0.6%,几乎一致。此外,在所有的采集点中,4龄、5龄和6龄个体的总数在整个采集样本中占的百分率均达90%以上,其中湖北蕲春(QC)、福建龙海(LH)、广西阳朔(YS)、广东广宁(GN)这4个地区都为100%;最低的广东湛江(ZJ)种群,也达到90.2%。这表明,全国各地的二化螟种群均是以高龄幼虫来越冬。本文的调查结果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生态区二化螟越冬代种群的时期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以及血小板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
目的 评估GeneXpert MTB/RIF通过胸腔积液检测结核性胸膜炎的准确性,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34例疑似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对其进行胸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为害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是我国主要水稻害虫之一。二化螟与寄主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互相作用和影响,对寄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