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探成都地区婴儿剖腹产、早期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三者关系,为早期防治婴儿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7例足月新生儿,由1岁以前未患过过敏性疾病的20例婴儿组成健康组,1岁以前患过过敏性疾病的17例婴儿组成过敏组,记录其生产方式,并于出生后分别采集新生儿第0(胎便)、2、7、15天,1、6、12月共7次粪便样品。采用16S rRNA二代测序技术对粪便中肠道菌群进行测定,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法(WGCNA)分析两组婴儿肠道菌群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寻找关键菌群模块。结果健康组婴儿剖腹产率为80%,过敏组婴儿剖腹产率为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组婴儿生产方式与两个菌群模块(A、B)的菌群丰度呈负相关,即剖腹产婴儿这两个模块的菌群丰度较低。门水平,模块A主要由Protebacteria、Bacteroidetes两类细菌组成,其中Protebacteria类别的细菌起主要作用,Bacteroidetes次之。模块B主要由Prote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etes、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组成,其中Protebacteria为核心菌群、Firmicutes与Acidobacteria作用次之、Actinobacteria最次。在以上两个模块中,Protebacteria门下起关键作用的属水平细菌种类为Vibrio、BAL58 marine group、Xanthomonas、Peredibacter。过敏组婴儿生产方式与模块C菌群丰度呈负相关,即剖腹产婴儿该模块菌群丰度较低。门水平,模块C由Protebacteria、Actino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etes组成,在该模块中,Protebacteria为核心菌群、Actinobacteria次之,而Firmicutes与Bacteroidetes有一定作用。Protebacteria门下起关键作用的属水平细菌种类为Brevundimonas、Alkanindiges、Luteimonas。结论 Protebacteria是与生产方式最为相关的门水平菌群种类,剖腹产降低婴儿Protebacteria菌群丰度。但本研究未发现生产方式直接与过敏性疾病发生相关,生产方式对健康组和过敏组婴儿肠道菌群Protebacteria门下属水平菌群影响存在差异,该差异可能与婴儿是否患过敏性疾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