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采取不同的体位干预方法,减少剖宫产术中血压的波动。 方法 选择90例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腰硬麻醉后A组采取90度左侧卧位,B组采取左倾15-30度仰卧位,C组采取平卧位,保持10分钟后取手术体位消毒开始手术。监测麻醉后5、10、20、30分钟血压,并观察病情变化。 结果 血压波动幅度C>B>A,且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症状出现率和程度C>B>A。 结论 90度左侧卧位作为更有效的体位干预比较传统的左倾仰卧位更能明显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发生,并能更有效的维持术中血压的稳定。
【关键词】 剖宫产术;体位;平卧位;左倾仰卧位;左侧卧位;血压
腰、硬联合麻醉因起效迅速,用药量少,阻滞完善,减少了静脉辅助用药,降低了产妇和胎儿的麻醉危险而作为剖宫产最多用的麻醉方式。但是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手术,产妇循环变化剧烈,主要的并发症是低血压。而低血压的发生不仅与阻滞平面密切相关,而且手术体位因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成为导致低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分析体位干预对产妇剖宮产术中血压的影响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产妇年龄20-37岁,体重58-77kg,孕月37-42周,排除妊娠并发症及多胎妊娠的患者,入选病例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三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病员入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通道、给氧,麻醉前输复方氯化钠500-1000ml,以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血压改变。患者于麻醉后A组取90度左侧卧位;B组取左倾15-30度仰卧位;C组采取平卧位均保持10分钟后取手术体位消毒开始手术。监测麻醉后5、10、20、30分钟血压变化,并观察病情变化。
2 结 果
以入室后第1次监测的血压为基值,采用χ ±s方法记录波动值,并记录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打哈欠、全身出冷汗、脉搏加快等不良症状之一的如下:
A组波动值5分钟时±8mmHg,不良症状0例;10分钟时±6mmHg,不良症状0例;20分钟时±5mmHg,不良症状0例;30分钟时±5mmHg,不良症状0例。
B组波动值5分钟时±12mmHg,不良症状2例;10分钟时±10mmHg,不良症状0例;20分钟时±7mmHg,不良症状0例;30分钟时±5mmHg,不良症状0例。
C组波动值5分钟时±25mmHg,不良症状7例;10分钟时±12mmHg,不良症状2例;20分钟时±8mmHg,不良症状0例;30分钟时±6mmHg,不良症状0例。
3 分 析
孕晚期产妇增大并右旋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而麻醉后腹壁肌肉及子宫附属韧带松弛,如果C组此时采取平卧位后子宫将失去支撑,充满羊水和胎儿的子宫压向腹后壁而使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受压更大,使下肢及盆腔内静脉回流受到更大的影响,从而引起血压的波动,进一步导致仰卧位低血压的发生。B组采取左倾仰卧位的目的是不仅使增大子宫左移减轻对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的压迫,而且可以使羊水因重力的关系流至左侧,最大程度的减轻对下腔静脉及髂总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搏出量增加,血压上升。而A组左侧的幅度更大效果也更明显,对血压影响的持续时间也更长。
4 结 论
90度左侧卧位作为更有效的体位干预方法比较传统的左倾仰卧位更能明显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发生率,能更有效的维持术中血压的平稳,减轻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减少了产妇术中的不适,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保障了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于永群,黄洁莲.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4,20(5):307-308.
[2] 王德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诊断与防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1(1):2-3.
[3] 王伟,徐兰芳,许啸波,等.不同体位硬膜外阻滞对剖宫产病人血流动力学和阻滞性的影响.全科医学临床与教,2008,6(5):410-417.
[4] 谷思汉,等.择期剖宫产并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83例分析.实用妇科与产科志,1991,7:260.
【关键词】 剖宫产术;体位;平卧位;左倾仰卧位;左侧卧位;血压
腰、硬联合麻醉因起效迅速,用药量少,阻滞完善,减少了静脉辅助用药,降低了产妇和胎儿的麻醉危险而作为剖宫产最多用的麻醉方式。但是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手术,产妇循环变化剧烈,主要的并发症是低血压。而低血压的发生不仅与阻滞平面密切相关,而且手术体位因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成为导致低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分析体位干预对产妇剖宮产术中血压的影响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产妇年龄20-37岁,体重58-77kg,孕月37-42周,排除妊娠并发症及多胎妊娠的患者,入选病例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三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病员入室后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通道、给氧,麻醉前输复方氯化钠500-1000ml,以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血压改变。患者于麻醉后A组取90度左侧卧位;B组取左倾15-30度仰卧位;C组采取平卧位均保持10分钟后取手术体位消毒开始手术。监测麻醉后5、10、20、30分钟血压变化,并观察病情变化。
2 结 果
以入室后第1次监测的血压为基值,采用χ ±s方法记录波动值,并记录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打哈欠、全身出冷汗、脉搏加快等不良症状之一的如下:
A组波动值5分钟时±8mmHg,不良症状0例;10分钟时±6mmHg,不良症状0例;20分钟时±5mmHg,不良症状0例;30分钟时±5mmHg,不良症状0例。
B组波动值5分钟时±12mmHg,不良症状2例;10分钟时±10mmHg,不良症状0例;20分钟时±7mmHg,不良症状0例;30分钟时±5mmHg,不良症状0例。
C组波动值5分钟时±25mmHg,不良症状7例;10分钟时±12mmHg,不良症状2例;20分钟时±8mmHg,不良症状0例;30分钟时±6mmHg,不良症状0例。
3 分 析
孕晚期产妇增大并右旋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而麻醉后腹壁肌肉及子宫附属韧带松弛,如果C组此时采取平卧位后子宫将失去支撑,充满羊水和胎儿的子宫压向腹后壁而使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受压更大,使下肢及盆腔内静脉回流受到更大的影响,从而引起血压的波动,进一步导致仰卧位低血压的发生。B组采取左倾仰卧位的目的是不仅使增大子宫左移减轻对下腔静脉和髂总静脉的压迫,而且可以使羊水因重力的关系流至左侧,最大程度的减轻对下腔静脉及髂总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搏出量增加,血压上升。而A组左侧的幅度更大效果也更明显,对血压影响的持续时间也更长。
4 结 论
90度左侧卧位作为更有效的体位干预方法比较传统的左倾仰卧位更能明显降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发生率,能更有效的维持术中血压的平稳,减轻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减少了产妇术中的不适,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保障了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于永群,黄洁莲.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4,20(5):307-308.
[2] 王德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诊断与防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11(1):2-3.
[3] 王伟,徐兰芳,许啸波,等.不同体位硬膜外阻滞对剖宫产病人血流动力学和阻滞性的影响.全科医学临床与教,2008,6(5):410-417.
[4] 谷思汉,等.择期剖宫产并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83例分析.实用妇科与产科志,1991,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