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箭是人类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曾经它不仅担任人类生存的重任,成为人类的生存工具,同时作为最重要的防御武器,伴随人类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曾有弓箭的身影,而唯有中国将弓箭作为一种修身立德的礼器文化代代传承,礼射是中国特有的弓箭文化,对东方各国弓箭文化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支。中国传统射箭是民族体育、艺术和文化的合体,为文武兼修之术,包含了对射者品德、心境和意念励炼的哲学内蕴。其教育价值丰厚,它不但要求射手要具有高超的射箭技术,还要求射手在德的指引下,完成身、心和弓箭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以表达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对力量美与准确美的向往和享受,最终融化成为对真理的追求和崇拜,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射箭普及性较强,形式多样,可覆盖各年龄段、各层次的人士。对于社会,射箭文化中包含的射礼将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对于国家,传承射箭传统技艺,将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凝聚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于个人,射箭修身养性,集身心之力将技巧转化为精神境界,将身体意识与身体存在高度融合,构造灵魂的审美体验,最终达到射以观德。射箭教学在我国由来已久,夏朝教人习射的学校,商朝教人射箭的射师,周朝上升为治国之道的礼射。礼射文化形成于周代,秦汉时期出现多样化传承,隋唐时期军射兴盛不衰,中唐武则天时增设武举制,射箭成为选拔人才的考量标准之一。宋朝曾对大射礼进行复兴,明朝重建礼制,大兴射礼,清朝凭借弓马得天下后,曾推行"国语骑射"。古人对射箭意义和价值的肯定,促进了射箭运动及射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然而,随着清军宣布弓箭退出军队,军射退役迫使弓箭作坊凋敝,习射之人大减,传统弓箭曾一度濒临消亡。庆幸的是,从古至今我们对于传统射学的研究从未间断,主要体现在:1.射学与射书文献的保存、整理;2.多学科,多角度对传统射箭的研究更替不止3.中华射箭技艺与文化研究的传承者生生不息。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应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研究中华传统射箭技艺与文化者日益增多,同时彰显出传承中华传统射箭优秀文化的道路任重道远。礼射起于文人雅士,在教育系统内传承数千年,回归校园本是礼射文化的寻根溯宗。本文以中国古代射箭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专家访谈等方法,试图通过整理与分析珍贵史料,探寻射箭活动的发展规律,归纳出中国古代射箭的发展现状,传承历程,借鉴古人关于射箭活动的研究成果,更好的探索出当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更好的开展传统射箭课程,挖掘出符合当前时代背景的射箭文化去传承与发扬。研究结论认为:1.射箭回归校园,借助教育系统,是回归本位。同时,高校是知识文化的集散地,接受快,传播迅速,加上高校人群本身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能够更好领略射箭文化,传播射艺精神。2.目前全国高校相继开展射艺课程,然而,基本是自为一体,缺少统一的射箭价值观,价值体系。如若想更好复兴传统射艺文化,需制定出统一的射艺价值观,完整的射箭体系,完善的射艺课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推广。3.射箭课程应寻找射箭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研究出适应新时代的射箭课程模式,以文化为主导,突出时代特点,注重特色课程。4.射箭课程与社团互助式成长,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好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化媒体,多方位交流、学习,并各自担任射箭不同模块的研究,共享关于射箭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