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二氯烯丙醚类杀虫剂的创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二氯烯丙醚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杀虫活性研究。对获得的高活性化合物Ⅱa和Ⅲa进行了作物安全性、毒性、温室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杀虫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Ⅱa对粘虫、小菜蛾和斜纹夜蛾LC50值为4.09-11.66 mg/L,Ⅲa对粘虫、小菜蛾和斜纹夜蛾LC50值为4.05-9.82mg/L,与二氯烯丙醚类杀虫剂三氟甲吡醚对粘虫、小菜蛾和斜纹夜蛾LC50值4.81-10.07mg/L处于同一水平和更优。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90-120 g/ha处理剂量下,Ⅱa对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具有良好防治效果,与同等处理的对照药剂pyridalyl相当。二氯烯丙醚类化合物Ⅱa和Ⅲa具有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价值。
其他文献
一、国有企业人才资源现状及现代企业制度对人才资源的要求1.在传统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当前国有人才资源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缺乏对企业的持续忠诚,在计
地被植物一般是指生长较矮、侧枝发达、高度在30—50厘米或稍高一些的植物,具备地面的使用价值或观赏价值。其较草坪更具灵活性,在不良立地条件的地方,可替代草坪进行绿化。
该文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河北省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来源及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性,并就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使用层次分析法,比较不同省份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效益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产粮大省的土地整治项目效益相对较高。效益差异主要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