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新世鸟类新材料的形态结构及系统发育的研究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529632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于白垩纪鸟类化石的记录,在中国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和系统研究的鸟类化石还很稀少。白垩纪末(65Ma)以恐龙、翼龙和古鸟类(特别是反鸟类、今鸟类的鱼鸟和黄昏鸟)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灭绝后,迎来了新生代哺乳类和鸟类的大发展时期。古近纪包括了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是现生鸟类和哺乳类主要目和科级分类单元大量出现的时期,是研究现代鸟类和哺乳类各类群早期演化的关键阶段。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大量古近纪鸟类化石被发现和研究,倘若从高阶分类单元的辨识程度出发,其研究程度已经接近同时代哺乳类化石的研究。古近纪鸟类化石的研究不但对于新生代伊始鸟类的形态、地理分布、多样性和现代鸟类类群早期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与分子生物学互为补充,从而进行今鸟类系统发育的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在我国广东三水盆地和湖北松滋的始新世地层中新发现的鸟类化石,进行了形态结构和系统发育的研究,同时对前人的一些研究进行了修正和讨论,补充了我国古近纪鸟类化石的记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