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钱是商品交换的尺度,但它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有关研究指出,人们的金钱态度是个体、环境及其二者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社会—经济背景、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金钱的符号和形状(如硬币、纸币、支票、信用卡),以及文化和经济条件,对其金钱心理都产生影响。本研究试图揭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的金钱心理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金钱心理与人格特点的关系。本研究运用自编《金钱心理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陈仲庚修订),随机选取318名大学生、研究生为被试,测查了他们的金钱心理的结构、类型,及其与人格特点的关系。通过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发现:(1)大学生金钱心理包含7个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好、富裕、捐款、预算、非动力、成功、坏;(2)大学生金钱心理类型可分为4类:金钱冷漠者(31.5%),金钱豁达者(29.11%),金钱崇拜者(28.77%),金钱拒斥者(10.6%);(3)"好"、"富裕"因子与"掩饰性"因子成极其显著或显著负相关;"成功"因子与"神经质"因子成显著正相关;"预算"因子与"精神质"、"神经质"因子成极其显著或显著负相关。(4)金钱冷漠者的"精神质"和"掩饰性"偏高,"神经质"和"内外倾"偏低;金钱崇拜者的掩饰性最低,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倾分偏高;金钱豁达者的精神质分最低,神经质分和内外倾分最高,掩饰性分较高,表明他们忧虑性低,适应性强,但有激情,性格趋于外向;金钱拒斥者的精神质分最高,神经质分最低,内外倾分和掩饰性分偏低,这说明他们精神倔强性高,适应性较差,较内向、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