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主要优势禾草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的种群多样性,同时对其可能存在的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nase,PKS)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基因多样性进行评估,预测紫花针茅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产生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潜力。[方法]本文采用稀释平板法和组织分离法获得紫花针茅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利用兼并性引物对真菌中存在的PKS和NRPS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紫花针茅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PKS基因序列和NRPS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地位。[结果]从紫花针茅根际土壤和根内共分离得到169株分离物,去重复后获得52株真菌菌株,菌株ITS基因序列信息显示,52株真菌隶属于6目、10科、18属,其中镰孢属(Fusarium)、Saccharicola、微座孢属(Microdochium)为优势种群;从52株真菌中筛选获得16株含NRPS基因片段的菌株,其功能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化合物的合成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预示着紫花针茅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具有合成丰富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潜力。[结论]高寒草原优势禾草紫花针茅根际及根内具有丰富的真菌资源,且具有产生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潜力,此结论有助于揭示紫花针茅在高寒逆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