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弯曲菌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抗菌药物在畜牧生产中的大量使用使耐药的弯曲菌被筛选出来,并有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给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我国是畜牧业养殖大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但细菌耐药性监测系统的建立刚处于起步阶段。在弯曲菌中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临床治疗的一线用药,而ermB基因是近年来弯曲菌中发现的首个可水平转移的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因此对耐大环内酯类及携带ermB基因弯曲菌的流行性调查及监测十分必要。【方法】1.根据文献合成引物,运用PCR的方法检测2016年不同地区弯曲菌分离菌株的ermB基因,统计阳性率,分析流行情况。2.采用微量琼脂稀释法测定弯曲菌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即测定红霉素对分离株的MIC值。3.采用PCR和测序的方法检测ermB阳性弯曲菌23S rRNAV域的2074和2075位点的突变。【结果】本文主要研究2016年我国广州、青岛、上海地区动物源弯曲菌中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在三个省/市分离的共375株弯曲菌(C.coli 255株,C.jejuni 120株)中,共检测到240株耐红霉素弯曲菌,耐药率为64.0%,其中广州地区耐药率最高(89.4%),三地区所分离的C.coli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C.jejuni;另外,通过PCR检测得到ermB基因阳性弯曲菌有106株(C.coli 95株,C.iejuni 11株),检出率为28.3%。106株ermB基因阳性23S rRNA位点突变分析中,测序结果显示携带有已知突变位点的菌株为15株(14.2%),突变位点均是A2075G。【结论】1.我国不同地区的弯曲菌ermB耐药基因检出率差异较大,检出率逐年上升,且空肠弯曲菌的分离比例出现显著变化。2.我国部分地区分离得到的弯曲菌对红霉素耐药情况严重,C.coli和C.jejuni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差异明显。3.ermB基因对弯曲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影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