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七是我国名贵中药,具有显著的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功效。目前三七药材生产多依靠人工栽培,但连作障碍问题严重影响了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实施轮作是此问题的重要解决措施,选择合适的轮作植物更是重中之重。本文从水旱轮作的角度考虑,研究三七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化感作用,为水旱轮作和筛选合适的水稻轮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找到一种新型的三七轮作模式。以三种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为受体,模拟雨雾淋溶和绒根残留等途径,对不同浓度的三七茎叶、根水浸液和不同配比的绒根粉化感作用进行生物测定。1三七茎叶、根水浸液对各供试水稻品种均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茎叶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部;2三七绒根对供试水稻品种都表现为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随添加量增大,抑制作用不断加强,当添加量达到16%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3以化感作用平均敏感指数(MSI)绝对值表示不同水稻品种对三七的化感作用,强弱顺序为:旱稻品种旱丰100(MSI3=-0.5352)>粳稻品种鄂粳杂1号(MSI3=-0.4390)>籼稻品种T优300(MSI3=-0.4390)。三七实行水旱轮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三七不同部位、浓度的水浸液和不同配比的三七绒根粉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不同;籼稻品种T优300更适合与三七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