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电图、针极肌电图联合检测以区分肌无力、肌萎缩的原因是神经源性抑或肌源性损害、或两者兼有、还是其它原因所致,已被大多数相关临床专科医生及肌电图检测者所熟悉和运用。颈肩痛、腰腿痛临床很常见,症状的产生是否由近端神经丛、神经根损害所致;外伤后患者是否存在周围神经近端、脊髓损伤或多处联合损伤。这些都需要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多项电生理检查项目的联合检测方能作出判断。若仅进行正中、尺、桡、胫、腓等常规神经的神经电图、常规部位的针极肌电图检查往往难以定位或定位不准确。尤其是外伤后一周内的患者,常规神经传导检测未见异常或仅有电位波幅降低,针极肌电图静息状态下的纤颤电位、正锐波尚未出现,早期神经损害的电生理定位诊断常常很困难,牵拉伤患者更是如此。此时有针对性地选择神经、肌肉,联合跨损伤区域的检测如常规正中神经或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节段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常能提供比较有利于定位的信息。目的探讨肌电诱发电位的个体化联合检测方法在腰腿痛、颈肩痛、外伤等患者进行神经损害的电生理定位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减少相关疾病的漏诊、误诊,更好地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腰腿痛、颈肩痛、外伤(高处坠落、撞击伤,临床怀疑有近端神经损害或脊髓损害)的48例门诊、住院患者的电生理资料,比较仅选择远端神经、肌肉常规部位的检测与近远端神经、肌肉联合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的异常检测率及在定位诊断中的作用。结果电生理异常检测率提高了62.8%,其中84%的患者能作出定位诊断。6例经手术证实,术后症状改善;12例经治疗后复查电生理证实且异常指标改善。结论神经电图、针极肌电图个体化检测联合不同方法的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有利于提高神经损害定位的准确性或早期定位诊断,尤其适用于颈肩痛、腰腿痛患者及高处坠落撞击伤等外伤后患者。